灵气。”
画师们听着张择端的话语,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绘画新境界的大门,每个人都若有所思,暗暗下定决心要再去好好观察这汴京的生活。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在张择端的悉心指导下,年轻画师们的技艺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他们开始尝试着在继承《清明上河图》绘画风格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理解与创新。
有一回,汴京举办了一场小型的绘画雅集,众多文人墨客、达官贵人都前来观赏品鉴画作。张择端带着他的这群年轻弟子们也参加了此次活动,他们的作品一同被展示出来。
众人走到这些年轻画师的画作前,不禁眼前一亮。其中一幅画描绘的是汴京夜晚的汴河,河面上波光粼粼,船只上点着灯火,船夫们有的在休息,有的还在整理船帆,岸边的酒馆中传出阵阵欢声笑语,那画面既有《清明上河图》的写实细腻,又有着独特的静谧氛围,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夜晚的汴河之畔。这幅画的作者正是之前向张择端请教的李青,如今他在张择端的教导下,已然能将学到的技巧灵活运用,展现出别样的风采。
在场的一位老画师捋着胡须,赞叹道:“这幅画颇有几分《清明上河图》的韵味啊,却又独出心裁,画出了不一样的感觉,后生可畏呀。”周围众人也纷纷附和,夸赞之声不绝于耳。
李青听了这些夸赞,心中满是欢喜,却也不忘看向一旁的张择端,眼中满是感激之情。张择端微笑着向他点头,心中甚是欣慰,他知道,这些年轻人正在将北宋的绘画艺术一步步传承下去,并且开始绽放出属于他们自己的光芒。
除了对生活场景的描绘有所创新,在绘画技法上,年轻画师们也在不断探索。赵轩对界画技法十分着迷,界画要求工整细致,用界尺引线来描绘建筑等物体,而《清明上河图》中众多建筑的精妙呈现,让赵轩深受启发。
他开始尝试将界画技法与山水绘画相结合,在画汴京郊外景色时,用界画的严谨来勾勒亭台楼阁,又以山水的笔法去晕染山峦树木,使得画面既有建筑的规整之美,又不失山水的自然意境。当他将这样的作品展示给张择端看时,张择端也是大为赞赏,说道:“轩儿啊,你这想法甚好,绘画本就不应拘泥于一种形式,能将不同技法融合,创造出独属于自己的风格,这便是传承中的发展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随着这些年轻画师们的作品逐渐在汴京传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到他们这一群体,也更加重视北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