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负责办理举荐手续的是供销社的人事部主任,见到林软拎着东西进来连忙拒绝,道:“年轻人知道上进是好事,今年只要想报名的我都会帮忙推荐,这些东西快拿回去,我不能收。”
道理是这么个道理,但是道理之下不外乎人情,很是拉扯了一番,林软这才放下东西离开了主任家里。等到报名的时候,除了高中毕业的几个人还有林软外,初中学历的除了老三届外剩下的都被卡了下来。
别人问主任也有话说,要是谁都能报名参加高考,那对教务系统的负担可就太重了。既然通知上规定的是那样,那就都按照规定来就行,谁也不偏向,谁也不徇私。
至于林软,人家是烈士家属,有优待这不是正常吗?
自从拿到了推荐信,林软就请了一个小长假,直接请到了高考结束。现在已经是十一月中下旬,十二月中上旬就高考,满打满算也不过半个多月,供销社那里爽快的给林软批了假。
林软拿着推荐信和准备好的照片来到县教育局招生办报名,办公室里意外地冷清,可能是因为她来的并不算早的原因。一个中年干部负责办理手续,果然,他说该报名的基本都报了,还随口说了句,大多数考生都报考理工科。
林软在这个干部手里塞了几颗大白兔奶糖,笑着问了问文理科报名情况。这位干部捏了捏手中的糖,笑了,耐心的说:“按理说文科简单一些,报名的应该多。可能是因为前几年的事吧,大家心里还有些担心。就算报了文科的要么是专科,要么选的就是师范类,像你这样报考综合类院校本科的文科专业的考生较少,不过要说最少的,还得是报英语专业的,只有寥寥几个。”
这个干部替林软做了登记,又把大学申请表交给她。林软看了看招收文学系的几个综合性一本大学,只有本省的两三所大学,至于像京城和沪市这种大城市的高等院校一个也没有。
林软又看了看英语系的,招收英语系的院校更少一些,除了师范类的专科,剩下好一点的大学就只有沪市和京城的两大外国语学院。
她想了想,决定这辈子还是不要当作家了,不如当个翻译,也挺好。
林软拿出笔填写报名表,毫不犹豫地填写了沪市外国语学院为第一志愿。第二和第三分别为京城外国语学院和省城师范学院,选的都是英语系专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报名之后,林软走在大街上,不仅是她,只要是个人都能觉察到城里有一种异样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