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到后半夜,月儿被乌云掩去,又在清风吹拂里透出三寸清辉,顺着窗缝照在落了帷帐的榻上。
\n
云消雨霁。
\n
最后一场暴雨送走了夏日,迎来了萧瑟的早秋。
\n
孟渔前阵子的担忧落了实,老蒙古王于六月病逝,七月新蒙古王继任,方到八月边境就小有动荡。
\n
当年蒋文凌带兵出征打得蒙古国溃不成军,此事一直是蒙古国心中的奇耻大辱,如今八年过去,新蒙古王誓要一雪前耻,两国战事一触即发。
\n
早朝时官员就此事展开七嘴八舌的讨论,意见大同小异,一旦爆发战事,劳民伤财,对衡国而言百害而无一利,自是先议和,不成再动兵戈。
\n
至于领兵打仗的将帅则各有说辞。
\n
蒋文凌和刘翊阳无疑是首屈一指的人选。
\n
前者与蒙古国交过手,后者曾是所向披靡的常胜将军,在军事造诣上皆是个中翘楚,但派谁去却大有讲究,归根到底,是二皇子与五皇子的党派之争。
\n
还未讨论出个所以然,不知谁提到了塔塔尔诺布。
\n
“启禀陛下,蒙古国的质子尚在我朝,不如由他拟议和书,若蒙古国执意要仗,先杀质子,以儆效尤。”
\n
孟渔闭眼,到底还是走到了这一步。
\n
“荒谬!”蒋文凌怒斥,“我衡朝泱泱大国,兵马强盛,蒙古国何以为惧?无端杀了质子只会让人觉得我国没有容人之量,岂不是让人笑话?”
\n
“五殿下此言差矣。”官员言辞锐利,“人尽皆知塔塔尔诺布久居靖轩王府,殿下莫不是着了他的道,心中有所偏袒?”
\n
蒋文凌冷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