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头,做出何等的文章。
所幸此行不虚。今日,别的虽是一个一无所获,却是看到了救命的稻草一根。
想罢眼光偏向那府门之处愣神挠头的张呈,饶是一个甘之若饴。
于是乎,索性放下心怀,自家摘了那乌纱官帽,去了服色,与那宋家的故旧亲兵坐在一席吆三喝六的行令猜拳,与之热闹一番。
那吕维本就是武人出身,自是和那帮亲兵故旧荤素不拘,打混笑骂打的一团火热。
酒不过三巡便和那宋家的故旧兄弟相称,如同积年熟识一般。
且不提这吕维心下筹划。
说那龟厌,自别了程鹤父子,便将那马换做轻舟一棚。一路顺风,沿了水路南下。不几日便到了茅山道头。
此时退潮,便见那二百里青石道头现于水面。
夕阳下,宛若长龙蜿蜒俯卧。残阳九曜染了石块,且是如同金鳞腾挪。
龟厌抬眼便远远见那山上香烟缭绕,倒是不用见,也能想到那供奉三茅真君的茅山大殿前百姓供奉的香火。
心道:此番算是回家了。
想罢,便回首一揖谢过船家,揽了背囊一个轻身,便自那船头飞纵于那青石之上。
此道头传为茅山始祖修建于此。
青石为骨,卵石为麟,长二百余里。
护佑着道头后的百亩良田,且不知过了多少年月,却依旧保得此处海晏风平。
年幼之时,这里便是龟厌经常玩耍之所在,名曰踩龙头。
而是此时玩耍,却少了恩师在后呵斥责骂之声。
回想在那汝州之时便是也回过这茅山,却是与那校尉宋博元一起来取师尊遗存丹砂书卷,用于那天青贡所需。
这天青瓷贡为何要用到仙师遗存,那龟厌亦是个不解。曾问于自家那外姓的师叔,之山先生却扔了师尊所留敕令与他,言:自己看了!遇到不认识的字了再张嘴!
意思就是:你看着怪烦人的,没事就别说话了。
见了师父的遗命,龟厌虽不解其中之奥义,却也带了那校尉来此一趟,却也是因得此事与那四师兄静之先生、五师兄怡和先生有些不睦也。真真的打起来,有那校尉在也不会吃了亏去。
咦?茅山乃大宗也!怎的也是如此的不堪?跟一个破落户死了爹一样,这都能打起来?
喝!要不要听听你说了些个什么?破落户也有几个盆盆罐罐能分了买点钱花。
别说茅山不是个破落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