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觉间,已是谯楼鼓急,画角声摧。那银缸灯火,半明半灭,似风中残烛,摇曳不定。
此时天色初曙,东方既白,然那灯光却愈发显得黯淡无光,仿佛夜之余韵,尚存一丝寒意。
却说那东厂理刑百户韩文庆,与锦衣卫千户沈飞,二人并肩而立,身后率领着厂卫中百名精锐高手,隐于太液池东侧的密林假山之间。
二人身后不过百丈之遥,便是那社稷坛所在。
再观那东北方向,西华门外,东厂提督卢受,亲率数百东厂与锦衣卫高手,刀已出鞘,寒光闪闪;弓已拉满,弦紧待发。更有长枪如林,火铳列阵,严阵以待。
少时,韩文庆与沈飞二人,双眸炯炯,目光如炬,皆投向前方。
但见那百丈之外,太液池波光潋滟,虽值秋末初冬,然湖中黄黑斑驳,竟是落叶飘浮,似点点残舟,随波逐流。
岸边一隅,有玄坛赫然在目,以土垒就,三层法台巍峨,象征天、地、人三才之妙。
坛心之上,供奉“太上三洞五雷经箓”玉册,上覆天师印。
坛旁,六位龙虎山真人端坐,皆着玄门八卦衣,背负长剑一口,双目紧闭,盘膝如石雕,纹丝不动,似入定之仙。其一侧,插有“玄元召雷旗”一杆,黑底金纹,绣北斗七星,随风轻扬,威严自显。
环太液池南海,按八卦方位,分立八座辅坛。
每坛之上,皆插一面“八威龙文旗”,旗面绣有雷部三十六将真形,栩栩如生。
八名龙虎山道士各镇一坛,对应休、生、伤、杜、景、死、惊、开八门,锁妖邪之退路,如铁桶般严密。
又观四角,有“四象镇魔幡”四杆高立,幡下垂挂铜铃无数,铃声清脆,可摄妖邪之魂。
此阵乃天师诛邪伏魔大阵,源自龙虎山正一派祖天师张道陵所传《神虎秘文》。
后经历代天师精心改良,融合上清、灵宝二派符咒之精华,非六位天师外加六十四名道士齐心协力,不能布此阵也。
再观那韩文庆与沈飞二人,面上焦躁之色盈于九分,仅存一分期待之念。二人不时仰首观天,又频频往西南方向凝眸远眺。
忽地,二人只觉从西北、正西、西南三处,似有一道淡然银雾,疾如闪电,倏忽间直冲眼前南海湖水之中。
霎时,二人心中空落落,悬悠悠,仿若被世间遗弃,又似坠入那九荒绝地,凄然苦悲之情油然而生,竟萌生出早早自绝,去投胎重新为人之念。
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