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龙回到桃源村的时候,夕阳的余晖正洒在错落有致的屋顶上,给整个村子镀上了一层金黄。他顾不上休息,径直去了村长家,约好了晚上在村头的老槐树下召集村里几个老族长、舅舅还有一些有威望的村民一起商量和资本合作的事情。
夜幕降临,老槐树下点起了几盏昏黄的灯笼,村民们陆陆续续地来了,大家围坐在一起,脸上都带着好奇和期待。王大龙站在中间,清了清嗓子,开始说道:“各位叔伯、长辈,今天我去城里见了一位京城大少,他对咱们桃源村的果蔬产业很感兴趣,想投资咱们,一起把产业做大。”
话音刚落,人群中就响起了一阵议论声。王大龙的舅舅率先开了口:“大龙啊,这投资听起来是好事,可咱能信得过城里人吗?别到时候被他们坑了,咱们辛苦种的果蔬都打了水漂。”
王大龙赶紧解释道:“舅舅,这位大少人挺好的,很有诚意。他给咱们提了很多发展的建议,像乡村旅游、现代化种植技术这些,对咱们村的未来很有帮助。”
这时,一位老族长皱着眉头说:“大龙,这些新东西听起来是不错,可咱祖祖辈辈都是靠传统的方法种地,突然搞这些新花样,能行吗?而且和资本合作,他们肯定是要赚钱的,到时候咱们能分到多少好处还不一定呢。”
王大龙耐心地说:“老族长,我知道大家有顾虑。我也把利弊都想清楚了。好处是有了投资,咱们可以扩大种植规模,引进新技术,提高产量和品质,还能发展乡村旅游,让村里的经济更上一层楼。坏处就是可能会面临一些风险,比如合作过程中出现矛盾,或者新的种植技术不适应咱们村的环境。但总体来说,我觉得利大于弊。”
村长一直坐在旁边静静地听着,这时他站了起来,缓缓说道:“我觉得大龙说得有道理。咱们村这些年虽然靠着果蔬产业有了点收入,但发展得还是太慢了。外面的世界变化太快,咱们不能一直守着老方法不变。这位大少既然有投资的意向,说明咱们村有潜力。咱们要抓住这个机会,不能错过。”
然而,还是有一些村民不太放心。一个中年村民说道:“村长,我还是有点担心。万一投资进来了,他们把咱们的土地都占了,或者把咱们的果蔬低价收购,高价卖出去,咱们不就成了他们的打工仔了吗?”
另一位老族长也附和道:“是啊,咱们村里的土地是咱们的命根子,可不能轻易交给别人。”
王大龙赶紧说:“大家放心,这些问题我都和大少提过了。他承诺会保障咱们村里人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