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义之所以会来盛京,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他的女儿杜月娇。如今冯博渊已经成为他的女婿,二位新人情投意合,感情深厚,尤其在事业上互相帮助,取得了不菲的成绩。这次徐金婷收到表哥的来信,决定要搬往盛京,冯博渊与杜月娇自然愿意同去,而杜义觉得他的官做得乏味又憋屈——权力基本被架空,还要处处受制于人。于是在女儿的劝说下 ,一同离开了长安。
还有河西府的沈朗全家,以及邓凯一众人等,也都把产业搬了过来。
这些人抵达后,迅速在盛京开设几十家工厂,没用多久就步入了正轨,使得当地的经济开始飞速发展。
公孙易本想让杜义出任盛京知府,可久混官场的杜义早已厌倦仕途,反倒对女儿杜月娇的印刷厂兴致盎然。最终,公孙易把工业部长一职交给杜义。
政治方面则托付给沈朗。公孙易对沈朗的能力极为认可,此人不但正直,而且知识渊博,领导能力极强,已然成为公孙易身边最得力的助手之一。
自从公孙巧云搬来以后,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中。在公孙易的帮助下,新建了很多所学堂,而且每年还在逐渐递增。
如今的公孙巧云已经不局限于只教孩子,而是已经成为那些先生的老师。别看她年纪不大,只有十五六岁的模样,可对科学的认知和教学的理念,讲得头头是道,因此吸引了更多人投身到教育事业中,就连公孙易都赞不绝口。
客厅内,吕延卓一身白衣,端坐在公孙易对面。较之三年前,他身形愈发健硕,面上那股挥之不去的青涩,也已被成熟取代。轻啜一口茶,放下茶碗,开口道:
“先前以为恩公遭逢逼迫,远来这苦寒之地,定是艰难不堪。哪想到不过两年,竟把这鸟不拉屎的地方,整治得如此有模有样,实在出乎我意料,当真大才!”
公孙易微微笑着摆手:“哪算什么大才,能给百姓多谋些福祉,让他们吃饱穿暖,不用再卖儿卖女,便是我眼下最大的盼头。”
吕延卓拱手,满是佩服:“我跑镖走南闯北多年,哪怕最繁华的皇都洛阳,也有百姓饿死街头的惨状。从没料到,这偏远苦寒之地,经恩公治理,竟成这般模样。”
公孙易又笑,话锋一转:“吕公子常年跑镖,对各地地形熟稔。不知可愿加入我们?近来有大批货物急需运往南方,若公子肯出手,正好能做专业运输,报酬自然不会少。”
吕延卓闻言,满脸意外,怔了怔才忙道:“哦?恩公是想让我运送货物?既是恩公之事,我自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