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得答案却大致相同。
无巧不成书,正当他们路过一家青楼时,公孙易恰好从里面出来。彼时公孙易年仅十五岁,身形浑圆,上官云舒并不识得他。然他一家人刚路过青楼门口,便被公孙易身旁的两名仆从察觉。
一名仆人拦住他们一家,另一人则去唤公孙易。公孙易一见上官明月这位美貌女子,即刻兴致盎然,上前便动手动脚、言语轻薄,执意不让他们离去。
上官云舒如今身体每况愈下,无力与之抗衡,亦无法逃脱,眼见女儿即将受难,万般无奈之下,只得报出公孙雄之名,方才将他们这些人惊走。
等上官云舒一家到了将军府,才发现之前调戏女儿的人,竟然就是与上官明月定有娃娃亲的公孙易。上官云舒大失所望,但在公孙雄面前,他并未提及女儿被调戏的事。
在将军府仅仅住了三天,一家人便告辞回了许昌。临走时,上官云舒只对公孙雄说,让他好好教导儿子,等孩子到了结婚年龄,便把女儿送过来。
回到许昌后,上官明月又哭又闹,坚决不同意这门婚事,宁死不嫁。
上官云舒怒不可遏,声色俱厉地斥责女儿,言明儿女婚事岂能由自己做主,当初若非得公孙家援手,何来上官家今日之景。既已定下婚约,上官家便不可食言,哪怕公孙易是个瞎子、瘸子,她也必须得嫁。父女二人为此争执不下,妻子亦随之啼哭,女儿也哭闹不休,家中乱作一团。
三日时间,父女二人皆无丝毫退让之意,争吵愈演愈烈。上官明月之母苦劝无果,唯有终日以泪洗面。
自此,上官明月不思茶饭,终日沉湎于争吵之烦闷与自我禁锢之哀伤中,唯有涕泪相随。直至几天后的夜晚,她悄然留下一封绝笔信,从家里拿了一根绳索,孤身遁入山中。
此时她万念俱灰,只想以死解脱。正意欲轻生之际,幸好遇到了周道清,便将她救了回来。
周道清悉心劝慰后,修书一封,托人转交于上官云舒,继而将上官明月带回青峰山之白云观,此后便收为弟子,在山中修行。这便是事情的经过。
听师叔讲完这一切,公孙易两只眼睛瞪得溜圆,惊得说不出话来。没想到还有这么狗血的剧情,难怪上官明月会讨厌自己的名字,难怪她看到那块玉佩会那么激动,原因皆在于此。心中不禁暗骂原主真不是个东西,这么好的一个未婚妻却不知道好好珍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可事已至此,自己怎么才能解释明白呢?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