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妥起见,他把航高定在了三百米。随后,他驾机从跑道上方飞过。地面保障人员早就做好了准备,迅速测量出了583号歼-15s的航高。
\n
朱炜拿到数据,立即呼叫李海,“李海,你的航高是了两百一四五米。”
\n
“是航高数据出错了,我这里显示是三百米。”李海回答。
\n
果然如此。
\n
此时,自检结果也出来了,显然没问题,那就说明航电系统出了很多问题。
\n
知道了误差值,李海很快就着陆了,在地面引导下直接把战机开进了维修机库。歼-15s的项目团队乘坐通勤车过来,立即进行故障排查,机务人员把飞行参数取出来,后续部队和厂家要组成联合调查组展开调查。
\n
对于未定型的战机来说,出问题正常,大家早有预案。甚至,大家希望所有的问题都在定型之前暴露出来,而不是列装部队之后。
\n
朱炜把所有人组织起来复盘飞参,事关是否可以开展冬季训练,上上下下都非常重视。
\n
飞参没有任何问题,李海的每一个操纵动作都是教科书式的,已经可以完全排除人为因素导致的险情。
\n
李海说,“和此前咱们预料的一样,最大的困难是着陆。这里的情况东北地区的不太一样,东北那边即便看不到地标,至少能找到一些参照物的,咱们这里什么都看不到。”
\n
几十年前,飞行员飞行主要靠地面雷达引导,降落的时候要找到机场附近的地标,比如一栋高楼,依次为参照物来确定自己的位置。以前飞行,除了地面雷达引导,还要沿着导航台所在的位置来飞,仿佛一条看不见的空中马路。
\n
现在的飞机越来越先进,支撑飞机的各种导航系统越来越完善,基本不会出现飞机找不到机场这种事。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