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觉得什么样的文明设定有意思就把这个文明安到了这个星球上,他的思路是反过来的,他想的是,这样的一个星球本应没有生命存在,但如果我们非要勉强,非要在这个星球上发展出生命和文明,那要是一种怎样的生命形势才可以在这样的天择中胜利呢?”
\n
“就是这种思路深深地攫住了我,让我下意识地看到了最后,很多人为最后的大场面震撼,是的,该震撼的,把黑洞这种宇宙级的天灾作为能源使用,当然震撼,简直是幻想中的神级文明才会有的操作,不过真正让我震撼的,还是前面那些看似琐碎的日常对话中体现出来的编剧的思路——不管现在科幻发展成了什么样,还是有人在坚持以最原始最朴素的方式写科幻,这简直有种殉道者一般的感人。”
\n
“不过我觉得真正体现了这部电影该是属于科幻黄金时代的一点还是,它对人类文明的态度。”
\n
“这点应该没什么人发现,至少我没看见有人提。”
\n
“首先我觉得我们应该可以放心大胆地说,这座作为电影主角的列车,是属于人类文明的,不仅仅是因为列车长和乘务员没有任何特效化妆,就保留了人类形态,这完全可以从商业角度解释——应该不少人来看这部电影就是为了看秦尤的脸吧,所以如果秦尤也选择特效化妆,把她那张脸用各种奇形怪状的外星物种特征遮起来,估计有不少观众都会觉得自己被诈骗,所以从商业角度来说,为了这部本来就不太卖得出去的电影不要更卖不出去,秦尤怎么的都该保持原貌,王鹤行也同理。”
\n
“也不仅仅是因为电影使用了大量九十年代的金曲和布景,就连列车长本人的穿着看上去也跟九十年代走出来的一样,这种设定是不能当做地球文明在这部电影中没断代的证据的,因为我们完全可以符合逻辑地猜测,或许这个宇宙里地球文明早就已经消失了,这些只是被挖出来的古迹,列车长和乘务员或许只是属于一个和人类外貌上相似但文明传承完全不同的种族。”
\n
“我做出这个判断的真正理由是,列车长在电影中段使用过au——天文单位这个度量标准,天文单位在现实中指的是太阳到地球的平均距离,而经过我缜密的计算,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