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番,如果事成,那就是我郑家质变的第一步,去叫森儿过来,我们好好商讨一番,太子此次会谈些什么,要我们付出什么,我们的底线应该如何确定。”
...
北京城,皇宫,早朝。
“薛卿可有什么良策?”高台上,崇祯满脸焦急的问道,不怪他不急,刚刚兵部尚书杨嗣昌奏道:“建奴由敌酋多尔衮、岳托率领数万大军从墙子岭,青山口入寇,沿途守军皆不能敌,一路势如破竹,朝廷军队死伤惨重。”
“陛下勿忧,按照兵部的预案,调集剿冦大军及辽东军马驰援京师,让宣大的兵马堵住入口,这次将入关的建奴一网打尽。”薛国观赶紧把锅往兵部甩,打得过是内阁批准的方案,打不过输了反正是兵部的方案,兵部罪责难逃。
“好,王承恩,拟旨,着洪承畴、孙传庭、吴阿衡率军回防京师,杨嗣昌督师调度,高起潜监军,卢象升待建奴入关后负责断其后路,山东、湖广、山西、陕西、河南、四川总兵率军入京勤王。”
虽然布置的很好,但是指挥的一塌糊涂,各路兵马调度不一,被清军各个击破,这倒也不是杨嗣昌的能力太差,而是各路兵马入京先后不一,加上有畏战的畏缩不前,调度非常困难,所以,和历史上基本没啥变化。
辽东兵马先到,为了防止清军进一步破坏,吴阿衡率军战死,但也阻止了清军的步伐,在清军休整的时候,比较近的保定、真定、山西等兵马已经开始云集京师进行防守。
而这时候,朝廷也有了不同的声音,因为连战连败,而且蓟辽总督战死的情况下,一部分大臣开始提出了议和的声音,但是皆被痛斥,罢休。
此时已是十一月,朱慈烺也是急的团团转,他让丘致中打听朝中情况,越听越不对啊,历史传闻是杨嗣昌和高起潜与卢象升不合,分他兵马,断他粮草导致卢象升殉国。
但是根据朝廷奏报,现在是卢象升自己上奏分兵的,因为一来各路兵马太过分散,此乃兵家大忌,所以开始聚兵,卢象升领三万余,高起潜领不到三万,二来,只是防守牵制,等待各路援军,所以只分两路最佳。
但是事情的发展并没有如他们想象的一样,清军只分两路,他们各领一路防守即可,但是卢象升所防守的西路军,清军竟然再次分兵南下,这就曹丹了,不得已,卢象升只得继续分兵给东路防守的高起潜,以抵御再次分兵向东的清军。
这就让朱慈烺有些懵逼了,说好的两人害死卢象升呢?他之前还想着怎么弄死高起潜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