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各自退出圈外,宝剑撑地,呼呼直喘。
“好,真好,凭你们两个的武功,今后就是我的左膀右臂。”
杨伟上前安抚两人,让她们各自回去洗一下,换上衣服。
两个女人虽然累的不行,可她们相互对视的眼神却带着满满的不服。
杨伟能看出来,两个女人相互不服,为了调和她们,杨伟决定,让她俩个多多接触。
杨伟和穆红玉,司马巧玲换上平民衣服,要出去私访。
走过几个村镇,看到到处有分发粮食和衣物的站点。
上前询问多个灾民,他们都表示,这次实实在在领到救命的粮食。
杨伟很高兴,这也算是穿越过来,首次亲自为平民办的好事。
看到前面有一对老人,拄着拐杖,身穿破衣,走路都没力气了。
杨伟纳闷儿,发粮已经有几天了,他们怎么还像是没吃饭一样呢?
“老人家,你们没有领到官府发的粮食吗?”
杨伟上前问道。
“早几天就领到了。”老太太很高兴的样子说。
“看你们身体虚弱,像是没吃饱一样?”杨伟又问。
“唉…灾荒之年,饿不死就行了,不敢奢望能吃饱啊!”
老头看着杨伟,笑了笑说道。
“那就是说,官府发的粮食太少?'
杨伟心中一紧,莫不是有人没有按规定发粮?
“唉…官府这次发粮是历史以来,最多的一次,可咱也不能有米一顿,有柴一笼啊,谁知道天旱到啥时候,官府也不能常年给咱发粮啊,总是要囤积一些,饿不死就行了。”
老人无奈的摇头说道。
杨伟听出来了,老头儿是担心以后。
“其实啊,官府发粮只能解燃眉之急,并不能长久解决百姓疾苦。”
老头看杨伟认真听他说话,就打开话匣子。
和老头聊了半天,杨伟总算弄清楚了。
一个平民老头都知道,要想解决粮食问题,那就要从田地抓起,靠救济不是长远之计。
附近上百里的几个州县,种地就是靠天吃饭。
可这里十年九旱,不修水利工程,根本无法解决干旱问题。
回到驿馆,杨伟看到蔡亮,和他说了兴修水利的事儿。
蔡亮沉思一阵说道:“此事重大,奏报朝廷之后才可”
杨伟觉得这个蔡亮中规中矩,凡事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