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当地寺庙供奉的佛指舍利突然发出奇异光芒,光芒所到之处,敌军纷纷倒地,病痛缠身,最终不得不退兵。还有传说,大旱之年,庄稼颗粒无收,百姓流离失所。一位高僧捧着佛指舍利,诵经祈福,刹那间,天空乌云密布,甘霖普降,拯救了无数生灵。这些传说口口相传,更增添了此次迎奉的神圣色彩,让百姓们对佛指舍利的到来充满了敬畏与期待。
林羽站在朝堂之上,神色凝重,眉头紧锁,眼神中透着深深的思索与疑虑,心中亦是思绪万千,疑云重重,不禁思索起武皇此举背后的深意。
在林羽看来,武皇大力推崇佛教,背后有着诸多政治考量。其一,佛教在武周时期已然深入人心,信众遍布天下。迎奉佛指舍利,能借助佛教的神圣光环,强化自身统治的合法性。遥想当年,武则天为登上皇位,颁《大云经》于天下,宣称自己是弥勒佛转世,下凡来拯救苍生、治理天下。此经一出,在民间引起巨大反响,百姓对武皇的统治多了几分敬畏与认可。如今迎奉佛指舍利,亦是同理,让百姓觉得武皇与佛缘深厚,能得佛之庇佑,从而巩固其统治根基。
其二,武皇或许意在借此凝聚民心。当下朝堂局势波谲云诡,各方势力暗流涌动。立李显为皇太子、免去武承嗣职务,这一系列举措虽出自武皇之手,却难免引发一些势力的不满与躁动。而佛指舍利在民间被视为圣物,承载着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盼。迎奉舍利,能让百姓将注意力聚焦于佛事,感受到武皇对民生福祉的关怀,缓解朝堂动荡带来的不安情绪,使民心重新归附。
其三,朝堂之上,各方势力争斗不休,佛教势力亦是其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以右丞相孙大人为首的一派,试图借助此次迎奉佛指舍利,与佛门建立紧密联系,壮大自身势力;而户部尚书赵大人等官员,则对佛教势力的扩张忧心忡忡。武皇迎奉佛指舍利,有意无意地挑起各方对佛教资源的争夺,使朝堂势力相互制衡。如此一来,各方势力忙于在佛教事务中角逐,无暇对武皇的统治权威构成实质性威胁,武皇便能更好地掌控朝堂局势 。
林羽深知,这其中或许还隐藏着更为复杂的谋划。他不禁回想起自己调查的案件,那些神秘的黑衣人、诡异的洛阳口音,背后的势力似乎与朝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此次佛指舍利迎奉,会不会成为某些势力实现阴谋的契机?武皇的这一决策,究竟是单纯的宗教尊崇之举,还是背后另有隐情,借迎奉舍利之名,行其他不可告人之实?林羽越想越觉得此事不简单,他暗自握紧拳头,神色坚定,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