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够宽,可以成片的耕种,不过也要预留出道路和水渠的位置。
贺兰州与蓟州不一样,这里用水方便,所以不需要把土地做成一垄一垄的,不过水渠要贯通,这样一来,即便遇到连绵大雨,也能顺着水渠排水。
秦朝三十万大军牧边,到汉朝移民,开发这一片平原,不但修建了城池,还修建了诸多水渠。
秦汉之时的水渠,并不是从河道抽水,而是截流贺兰山山里的溪水,从上游沿着水渠,浇灌土地。
就像秦直道一样,这些水渠很多都还能使用,只不过需要疏通里面的淤泥和杂草。
这些水渠是石头修葺,即便过去一千多年,石头依旧存在,只是布满了青苔。
正是有这些水渠,可以节省很多事情,选择古城旧址也有这方面的考虑,因为城里的排水系统可以修复,地面反而不重要,反正用泥土夯实就行了。
不得不说,老祖宗真的会利用材料,就像做砖头一样,只不过放大了很多倍,就能夯出泥土城墙,墙壁。
这种泥土城墙,只要排水效果好,不被水长期泡着,用一两百年都没有问题。
如果加上石灰,粘米修建城墙,千年之后都有遗迹存在。
随着积雪融化,执思失力前去征战,不过一些突厥部落,陆续的搬迁过来。
薛玖很清楚,这是突厥人把消息传回了草原,所以后面的这些部落,才愿意过来。
这些都无所谓,只有有人手就好,而且突厥人部落都有马匹,只需要提供农具,就能用马匹耕地。
开荒一直在进行,薛玖把突厥人分成了好几个工种,耕地的耕地,疏通修缮水渠的又是一批人,妇人则播种,沤肥。
蔬菜瓜类都要先育种,然后移栽,这样成活率更高,而且便于幼苗施肥,生长速度也会更快。
至于沤肥,那是为了增加肥料,增加肥力,别以为粪便直接弄进地里就行,真要那么做,一个不好,植物都会被烧死,所以要先堆积起来。
聚集大量的人手和牲口,这肥自然很多,加上耕地清理出来的杂草,贺兰州很快就储存了大量的肥料。
当然,相对银川平原的土地来说,这点肥料几乎能够忽略,幸好后续还会逐步增加,而且现目前只是给幼苗施肥。
种植水稻比较麻烦,所以这一项被排除了。主粮只种植小麦。
突厥人无法在草原种地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没有犁,不能翻地,种下去的种子,被地下的老鼠兔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