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另外喂养,那也是值得的。”薛收介绍道。
“哦哦!原来还能这样。”
“唉!要是再多一些就好了。”李世民再次叹息一声道。
“陛下,此乃天灾,非人力所能…全消,还是考虑如何赈灾吧。”王珪本想说非人力所能抗衡,但是薛家不但抗衡了,还能庇护附近的村子,因此只能改口。
“赈灾是要赈灾,这得有一个章程,总不能就把粮食发给百姓了事吧?”长孙无忌说道。
“陛下,既然这一季粮食失收已经成为定局,不如另辟蹊径。”房玄龄说道。
“如何另辟蹊径?”李世民问道。
“今年年初挖的苎麻根,让百姓家里多了余粮,所以朝廷只要略微救助,就能度过难关。直接发粮不可取,但是可以请百姓干活,用粮食代替俸禄发放。
薛家村平地能不受旱情影响,是因为他们有小水库,如果其它村子也能修建,以后就能减少这方面的麻烦。
除此之外,今年天旱,水位下降严重,正是修建河堤的好时机,不如征召百姓维护黄河河堤。”房玄龄提议道。
“嗯,爱卿言之有理。”
“增加苎麻种植,进山寻找葛根,蕨菜,挖蕨根这些能缓解一部分百姓的生活压力;再从其它地方调集豆子,等旱情缓解,蝗灾过去,就能及时补种。”房玄龄继续说道。
“这些虽然不错,但是不算另辟蹊径吧?”王珪问道。
房玄龄笑了笑问道:“关中缺粮,由来已久,诸位可想过原因?”
“原因很多,一是天灾,二是人多,不说驻军,单单长安城就有好几十万人,对于粮食需求量极大。”王珪知道房玄龄这是问自己,眉头微微说道。
“我却听到另外一种说法,大家分析一下是否正确。
关中之地,从秦之前就一直耕种,这个时间已经一两千年,甚至更久,这里的土地已经很贫瘠;关中又是中原腹地,人口不少,砍伐树木严重,所以这里水土大量流失,这也是土地贫瘠的原因之一。
以贫瘠的土地,供养大量的人口,粮食自然不足。”房玄龄笑了笑说道。
“嗯,有道理。”众人都是聪明人,马上就明白这个道理是对的。
“这如何解决?难不成迁都?”王珪问道。
“迁都是不至于,但是可以搬迁人口,把人口搬迁到洛阳,太原,固原等地方。
百姓搬迁,空出来的土地可以由府兵屯田,也不用种植小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