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轻声说,"让小树也有个能记住的家乡。"
林萱的眼圈红了,她伸手摸了摸熟睡的小侄子的脸,"会的,哥。一定会的。"
就在两人沉默时,远处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王大山气喘吁吁地跑来,"乔哥儿!不好了!赵大锤跟当地人打起来了!"
林乔猛地站起身,把小树交给妹妹,"怎么回事?"
"赵大锤去江边割芦苇,被几个渔夫拦住了,说芦苇是他们的,不让割...说着说着就打起来了!"
林乔心头一紧——这种冲突若处理不好,可能让整个族群陷入危险。他立刻跟着王大山向江边跑去,心中飞速盘算着对策。
当林乔赶到江边时,只见赵大锤和三个林家青年被十几个手持鱼叉的渔夫围在中间。赵大锤额头流血,但仍怒目圆睁,毫不退让。
"怎么回事?"林乔快步插入双方之间。
"林乔!这些混账说芦苇是他们的,不准我们割!"赵大锤愤怒地说。
一个满脸皱纹的老渔夫站出来,"年轻人,江边的芦苇是我们渔村世代用来编渔具的。你们一声不吭就大片割走,我们还怎么活?"
林乔顿时明白了问题所在——他们只顾自己的需要,却忽略了当地人的利益。这可不是长久之计。
他上前一步,向老渔夫深深鞠了一躬,"老丈,是我们考虑不周,冒犯了。不知可否请教,这芦苇何时割取最合适?哪些区域是贵村专用的?"
老渔夫见他态度诚恳,神色稍霁,"芦苇要秋后割才最韧,现在割的太嫩,编的东西不耐用。至于地方..."他指了指远处一片区域,"那边是我们编渔网用的,你们要割,得往上游去。"
林乔再次行礼,"多谢老丈指点。为表歉意,我们愿意送二十双草鞋给贵村,算是补偿。"
渔夫们面面相觑,没想到这个外乡人如此通情达理。老渔夫捋了捋胡子,"罢了,看你是个明事理的。以后要割芦苇,提前说一声就行。"
危机就此化解。回窑场的路上,赵大锤仍愤愤不平,"乔哥儿,干嘛对他们那么客气?江边的芦苇又不是他们种的!"
林乔摇摇头,"大锤哥,咱们是外乡人,要想在这里扎根,就得学会与当地人共处。今天若真打起来,县丞会偏向谁?"
赵大锤沉默了。
"我已经想好了,"林乔继续说,"明天我去拜访那个渔村,看能不能用我们的草鞋换他们的鱼。大家天天吃粗粮,也该见见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