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孩子呢?”
长安没去问,这个长辈指的是太子,亦或是太子妃,还是圣上,因为那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朱长春已经有了这样的意识,明白此时身份变化所带来的影响,也意识到,长安是可以交心的同伴,也是能为他分忧的人。
长安将他攥在手里的书袋拿走,抚平之后才说:“长辈喜欢的,自是孝顺体贴的孩子。”
朱长春:“可大家都是孝顺的孩子啊。”
长安:“是啊,大家都还是小孩子,孝顺只能体现在日常的请安里,在每个月抄写的祈福经书里,在长辈染恙时的端茶倒水里,在生辰礼物的小小心意里,所以,同样的事情,咱们要比别人做得更好。”
朱长春看着长安,“要怎么做呢?”
长安:“你相信我吗?”
朱长春:“信。”
长安咧着嘴笑了半天,过了两日就问朱长春借了他身边的内侍,俩人叨叨叨了半天,那内侍给了长安一叠银票,长安就出宫忙去了。
朱长春好奇极了,问内侍也没得到回答,只好抓心挠肝的等着长安说的时候。
长安所说的时候也没多远,就是重阳节后,徐皇后的生辰时。
徐皇后的生辰,皇上本是想大办的,却被徐皇后以民生多艰为由拒绝了,靖难打了七八年的时间,很多地方还在养生休息,她不欲因为自己的生辰而劳师动众,只举行家宴即可。
皇上感念于徐皇后的仁德,亲自下诏减免赋税,劝课农桑。
徐皇后的生辰宴的前几日,长安就带着人将东西都拉到了朱长春的院子里,出面的内侍是朱长春的近侍,当日在侧门值守的护卫也都是可信之人,所以并没有大张旗鼓的检查。
太子妃知道后,也只以为又是玩心大发,找了几个蛐蛐偷运来,不轻不重的告诫了一番后就不再提了。
等到家宴的那日,阖家都聚在徐皇后的宫殿内,一家人和和乐乐的说着话,调皮的孙子辈在殿内淘气,张静作怪的给祖母说着吉祥话,惹得徐皇后开心不已。
午膳用到一半,太子率先献上了生辰礼,是一尊等人高的青白瓷观音像,面容亲和,嘴边含笑,一眼望过去,徐皇后竟与其有几分相似。
太子被夸赞了几句孝心可嘉,其余皇子的礼物也都不落窠臼。
已经得封赵王的高阳郡王,献上的是一颗用夜明珠镶嵌的寿桃,看上去就华丽无比。
等到诸皇子献礼结束,就轮到皇孙们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