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欲置萧烬于死地,可如今却适得其反,让萧烬大获民心。有了这么多百姓的支持,萧烬无异于是如虎添翼。
萧煜此时也笑不出来了,他对于眼前这一幕再熟悉不过了,只不过上一世这些百姓感激的是他,赞颂的也是他,可如今却换成了萧烬。
谢瑄也注意到萧煜僵硬的神情,心中多了几分快意。上一世萧煜因为在民间有了声望,这才能有底气参与到皇位之争中。这一世没有了民心,他倒要看看,萧煜拿什么来争。
虽然萧烬和谢瑄一直都在长平府赈灾,但他们所实施的各项决策同样惠及了其他受灾的府县,在行进的路途中送行的百姓络绎不绝,足以见得两人如今在江州百姓心中的地位。
这还不算完,两人的功绩已经在江州百姓的口口相传中向其他州府扩散,怕是要不了多久,两人的名字就会传遍大盛。
与此同时,京城那边也收到了江州的奏折。
早朝上,盛安帝沉着脸道:“江州送来了万民伞,极力赞颂此次前往江州赈灾的各官员。江州知州更是连同江州境内各知府一同上奏,请求为大皇子和谢瑄立德政碑,诸位爱卿对此事有何看法?”
群臣面面相觑,却没有一人率先表态。
他们也没想到本来凶险的赈灾之行,居然会被逆风翻盘。
能让江州所有官员和百姓如此推崇,还要立德政碑,足以见得萧烬和谢瑄是何等得民心。
可这样一来,盛安帝当初的一旦筹谋不但没有起到半分作用,反倒是为他人作了嫁衣,可想而知盛安帝心中的懊恼。
盛安帝确实是悔恨交加,他一想到自己的所作所为不仅没有伤到萧烬分毫,反倒让他借机收揽了民心。他作为皇帝,尚且没有人想过为他立德政碑,如今萧烬倒是越到他前头去了,一想到这里他就呕得要死。
见众人不说话,他眉头紧皱道:“怎么,诸位爱卿对此事就没有半分见解吗?”
拥护萧烬的官员对此自然是乐见其成,中立派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妥,坐不住的反倒是二皇子和三皇子一党。
眼见众人都不出声,再这样下去这事就真的是要板上钉钉了,刑部尚书接收到林太师的眼神,一咬牙站出来道:“回皇上,臣以为大皇子和谢侍郎此行的确居功甚伟,但自古以来能立德政碑者无一不是德高望重,大皇子和谢侍郎毕竟还年轻,若是太过赞誉恐会适得其反,所以臣认为此时立德政碑还是太过急切了些。”
太常寺卿也道:“臣亦是如此,大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