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等新兴教育形式的兴起,带来了诸如如何设计有效的研学课程、如何整合社会教育资源等新问题。这些新领域的出现丰富了课程的研究范畴,促使课程内容涵盖更广泛的教育场景和主题,培养学生应对多样化教育研究问题的能力。
(二)检验研究成果,完善研究方法
1. 验证方法有效性:教育实践是检验《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课程中所传授研究方法有效性的重要场所。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掌握的研究方法是否能够准确地揭示教育现象、解决教育问题,需要在实际教育场景中进行验证。例如,学生运用某种调查研究方法收集关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数据,通过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发现问卷设计是否合理、样本选取是否具有代表性、数据收集过程是否存在偏差等问题,从而对研究方法进行调整和完善,使其更适用于教育实践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2. 推动方法创新:教育实践的复杂性和独特性常常对研究方法提出新的要求,推动研究方法的创新。例如,在研究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过程中,传统的研究方法可能难以全面捕捉技术应用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和复杂关系。这就促使研究者探索新的研究方法或对现有方法进行改进,如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挖掘学生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中的行为数据,以更精准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和需求。这些在实践中产生的创新研究方法又可以反馈到课程中,丰富课程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研究能力。
(三)提供实践平台,提升学生应用能力
1. 增强实践体验:教育实践场所为学生提供了将课程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机会,增强学生的实践体验。通过参与学校实习、教育调研等实践活动,学生能够亲身体验教育教学过程,观察教育现象,收集研究数据。例如,在学校实习过程中,学生可以运用观察法了解课堂教学氛围、师生互动情况,运用访谈法与教师和学生交流教学和学习中的问题,这种亲身参与使学生对教育实践有更直观的认识,也更深刻地理解研究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2. 提升综合能力:教育实践平台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实践中,学生不仅需要运用研究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还需要与教师、学生、家长等不同群体进行沟通协作,学会应对各种突发情况。例如,在开展一项关于学校课后服务满意度的调查研究时,学生需要与学校管理人员沟通获取支持,设计合理的调查方案并向教师、学生和家长说明目的和流程,在调查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不配合的情况,需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5页 / 共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