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不仅仅是在准备一场演出,更是在为沪剧的传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终,当双钱班带着这份沉甸甸的努力与热爱站上舞台,他们的表演不仅赢得了老戏迷李慕白的点头称赞,更赢得了广大观众雷鸣般的掌声。
那一刻,所有的压力与汗水都化作了无尽的荣耀与喜悦,证明了只要心怀热爱,勇于挑战,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也没有达不到的高峰
公演之日终于来临,戏院内座无虚席,就连平时难得一见的沪剧名家也纷纷前来观战。
李慕白坐在前排,一脸严肃,目光如炬,仿佛要将台上的每一个细节都尽收眼底。
随着大幕缓缓拉开,双钱班的沪剧《玉堂春》正式开始。
这一次,他们的表演与之前截然不同,唱腔婉转悠扬,做功细腻入微,服装道具更是焕然一新,令人眼前一亮。
台下的观众被深深吸引,掌声雷动,喝彩声此起彼伏。
就连李慕白的脸上,也难得地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演出结束后,李慕白缓缓起身,走到后台,对着正在卸妆的双钱班成员说道:
“今日之表演,方显沪剧之真谛。双钱班,你们做到了。”
此言一出,双钱班成员无不欢呼雀跃,他们知道,这不仅是对他们努力的肯定,更是对沪剧传承的一份责任与担当。
从此,双钱班在上海滩名声大噪,成为了沪剧界的一颗璀璨新星。
而李慕白,也成为了双钱班的常客,时常给予他们宝贵的建议与指导,共同推动着沪剧的繁荣发展。
沪剧团有了资金支持,双钱班日夜赶工。
钱博负责修复戏院,钱扬则带着演员们排练。
他们将《梦回梨园》重新改编,保留了沪剧的方言特色,又融入了京剧的唱腔和华丽的武打场面。
开演前夜,钱博发现钱扬独自在后台修改剧本。
"怎么还在改?明天就首演了。"
钱扬抬头,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大哥,我刚才突然有了灵感。
第二幕张生梦游梨园那段,如果加入昆曲的水袖舞,再配上现代舞台的灯光效果,会不会更有冲击力?"
钱博皱眉:"太冒险了。
老观众们未必接受这么多新元素。"
"但战后上海需要新鲜血液。"
钱扬坚持道,
"大哥,艺术不创新就是死路一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