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点钱,有点关系就开办一个工厂,从来就没有一个工厂老板想做百年的企业,他们想做的就是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弄到最多的钱。
按照这个方法进行生产,工厂根本就不注意工人的权益保障,更不重于培养熟练的技术工人,并且市场上现在出现了这样几句话。
三条腿的蛤蟆难找,两条腿的人多得是。你要是不干,有的是人干。不好好干,你就赶紧给我滚蛋。
厂老板对于底层的工人一点都不认同,都在拼命的压榨这些工人,培训技术,那简直就是浪费,人才?什么人才?能给我赚最多钱的人才是人才。
企业根本不重视,技术的升级,也不注重于熟练工人的培养。工人的想法更简单,谁给的钱多我就给谁干。
所以企业之间经常相互挖人才,反正有技术的人到哪里也不愁有工作,这些人就是只看到眼前的利益,从来就不考虑以后怎么办?
甚至社会上还出现了一种说法,工人就得老老实实的干活,同时还需要对工厂老板感恩戴德,如此无耻的逻辑都能够出现。
反而欧洲和北美洲现在不是这个样子,人家对于自己的老伙计,那是有一定的感情,甚至还注重于培养一些专业的人才。
这些专业的人才在生产过程,当中提出很多先进的办法,甚至对很多机械设备进行改动。
甚至这些专业的人才有点认死理,就是老板,你要是不答应我宁可不做,但要保证工人的生产安全,公司更注重于商品的生产质量,甚至宁可牺牲商品的生产数量,也要保证商品的质量问题。
在短短的五年之内,欧洲从刚刚开始的小作坊,慢慢地就成了流水线式的工厂,甚至人家专业培养的技术人员,还在不断地提高生产技术水平,改动机械。
反观大明这边五年前领先很多,五年前的工人到欧洲去那都属于专业的技术高管,但是五年之后这些人就变得非常平庸了。
通过不断地调查才发现,这五年来这些人几乎就没有什么进步,更没有什么学习,每个人都注重于自己的面子,人情世故玩得非常好,技术水平一团糟。
面对这样的局面,让自己无语了,朱小松这时候突然之间想起来,在现代社会发生过的事。
有人讲了一个笑话,中国人丢了一块钱,两手一摊微微一笑,无所谓了就丢了。
但是德国人会仔细回忆自己丢失的地方,然后将这个地方化成一个方格一个方格,慢慢地寻找自己这一块钱。
甚至大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