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奈见一个劲的点头,但注意力全放在了浅间身上。
好近大老师身上的味道好香.
听着浅间的声音,闻着浅间的味道,她渴望着能像恋爱咨询部的那些女孩一样与他亲密,渴望着和大老师拥抱。
她知道,这种想法是低俗的,对大老师的敬爱,应该更加纯粹才对。
可是,这种根源性的、无法忽略的、不可或缺的冲动,正深刻地说明着,自己对大老师的爱没有杂质,那是抛去功利、知识、逻辑、理性,也能久远存在的爱。
但是她不敢直面这份[自我]。
她知道,这世上有千千万万人,和她一样在忍耐着。
和那些连大老师的面都见不到的女生相比,这种距离也不错。
此刻内心源源不断产生的被救赎的安定感,一直在提醒她,做一个知足的人。
“八奈见,这世上没有真正的知己。和人相处中,最暴力的不是冲突,而是用[理解]扼杀个人感情的不可言说性。
对他人的爱,既要赞美语言的传递能力,也必须承认语言的失败。试图双方都能无限理解对方,可能是一种控制幻想。”
另外两个问题已经解决,浅间看时间还够,便继续回答着八奈见的新问题——从[和富谷仁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这个话题衍生开来的——[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就可以互相理解么?]
答案是否定的。
所有的话语都是个人的话语,即便是同一种感受,被不同人的说出来,也是不一样的味道。
如果在这话语里再增加非理性的含量,[话语]就更难被[理解]这个词穿越了。
一起笑、一起哭、一起烦恼、一起热爱,这些并不是相互理解,只是同频共振。
这世界上,大多人要的是同频,而不是理解。
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人会忽然不能理解自己多年老友的想法,他们都得意忘筌了。
理解永远是一个未完成状态。
一个不了解自己的人,真的能说出自己喜怒哀乐背后的欲望吗?这欲望确定不是来自于[消费社会的模仿]?
倾听他人的感受,就一定能理解吗?里面的伪饰、扭曲你可以分辨的出来吗?
强迫自己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和强迫别人相信[自己的真实感受],都是一种暴力的理想,理想的暴力。
“虽然答案是否定且悲观的,但只要你一直坚持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终究会拉近与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