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的劲沉到自己后腿上。
肩甲骨不能被对方顶的后缩,要含胸吃住对方的力。
顶力时不要把劲处于发完状态,要处于蓄力状态,否则拉弓之时对方的劲就会把你顶死。
发劲前意念先到对方身上,拳没到意念先到。这需要深厚的内力。
极大的压力下仍能保持松静自然的训练体系,其中的压力不仅会来自于外,也包含来自于自身身体的某一部分,如拳头握紧(但要握空)时,身体的其余部分仍能放松。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拳头的本身形状始终如未使劲状态时,中间似有一小球,此时渗透力最大。
拳握越紧越好,但要空握就是紧握空气。
合紧一个蛋的劲在打手里特别实用。
出拳想打出钻劲,必须放松手臂,虚握拳头,到目标时绷紧手臂与拳,发爆炸力。
想要达到此种程度须长时间练习。
但在手中握一小团纸立刻可达到这个效果。
可做个实验:先用右手拳向左手掌击打,仔细体会左手感觉,然后右手握一小团纸再用同样力量击打左手掌,仔细体会左手感觉。
虽然力量一样大,但握纸后钻透力要大得多,在实战中就将杀伤力提高了近一倍。
发力的真正不传之密是“大形过位”,就是步要过人,身要过人,手要过人,整个人要过人,步要过人,前脚要超过敌人的后脚,你的步要把敌人掀起来、趟出去。
身要过人,把自己的重心砸在敌人的重心上,要把敌人砸倒、撞飞。
手要过人,要把敌人打穿、打透,打的是后脑、后心,而不是脸、胸。
真正打惯了实搏的人,反而极力避免不必要的切磋,因为如果水平相近,一旦动手,精神激荡,杀机一起,很难控制,谁也不能保证对方不突出杀招,最好的办法就是先下手为强。
实搏只能从实搏中去体会,没法教、也没法训练,蛇形或太极拳的斜飞,在切磋的时候,可以用肩撞,身靠等法把对方发出去,证明自己的步法、身法、贴身发力比对手要高;
但如果是实搏,就可以有拆骨剪手,肘打,撩阴,戳眼,刺喉等用法,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同门练习,常因互不相伤,故虚缓而发,虽能习得听之一﹑二,然日时以久,引以成习,临敌应变之际,竟多不能致用。
真能致用之招,皆只一下,如此一下,当不知所用而用,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