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形意五行拳,一年打死人,要练出的先是这五种形式的贯穿力,然后是五种贯穿力的纵横变化。
说白了也就是由单一的定向支撑,变为变向支撑。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支撑先有两足而起,足为根节。通过明暗方法,练就三足鼎立的周全状态。
人没有三足,就要通过对敌转换,凑出劲力的三足,这个概念叫做“圆”。
所谓力不出尖,就是互为支撑,不单一出头,让武器始终与主干紧固一起,不被对手借力。此为中节贯通,让稍节与根节紧凑一体而又不僵。
中节与稍节不光要贯通,依然要紧固支撑,这就牵扯到了“夹角六合”。
三节夹角的训练,才是形意拳核心秘密。包括心意拳、心意把都是一样。
所谓夹角,如同树木的分叉处,有外撑就有内收。但是人体不同于树木,人体是充满弹性的,这些日常不常训练的功能,往往是单一的,而是不周全的。
但是人体筋骨肌肉又具备这种调节能力,所以通过训练,可以练就特别本领。
举个例子,凳子与凳子腿不稳固,坐着乱晃,木匠在底面与腿之间斜撑上一块木料,这就从筋骨上从劲力上引成了一个三角,有了力的引导,加强了紧固。这是一种支撑。
人体要招架格挡住来拳,就必须练就这样的一个隐秘的支撑力出来。
你有这个力,就撑得住,没这个力,就撑不住。而撑不住,攻击也就不会有贯穿力。
如果这个木块不是钉上去紧固成一块的,只是搁在那里,那么它就只有外撑能力,没有内收能力。
换个角度也就可以破坏它的紧固状态。这就属于六合不合。所以这一块支撑也是要钉(紧固)上去的。
3
形意五行拳的根本是三体式,三体式又出自心意拳的鹰捉虎坐,是心意拳的暗劲状态。
如果换成心意拳明劲,就容易看出了。
比如虎抱头,一条胳膊贯穿前撑,那么它前后的支撑具备了,但是左右、上下还不稳固,而后手辅助顶住这条胳膊,起到夹角小木块的作用,产生支撑力,那么多个方向也就具备了支撑能力。
这是很真实的杠杆技巧,用骨骼位置形成一个相互联合的外撑结构。
还不理解的话,直接曲臂用手顶住前臂肘部,再把后肘顶在身上,形成一个又一个相互支撑的三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