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脊之崩弹,合称龙虎之劲!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圈劲是连接关节与关节之间的重要线索,可使关节环环相扣,整体如弹簧!
如果把肘、膝关节比作发动机,则脊柱则是由若干台发动机组成,可见,脊柱的潜力非同一般!
古谱有云“尾闾升气”,从道家学说任督二脉来讲,任为阴,督为阳,由督脉升,由任脉降。
从功夫的层面讲,是“尾闾升劲”而非“气”!
“尾闾”就是尾巴椎,讲含胸拔背,沉肩坠肘,命门外凸,谷道上提,说到底,也就是为脊柱拉成弓服务的。
尾闾前收而上拔,两肩压而沉,脊自然能撑,节节挣开,如蓄势之弓!
如何可以做到:“力由脊发”呢?大家都知道“翻背劲”非常厉害,这把劲力离不开脊柱的作用。
力由胯起,上提腰,下压腿,将劲力对撑发出。
要使脊柱发劲,必须首先让其具备发劲的因素,大脊跟古代用的弓的构造非常相似,且同样具备弹性,关键是我们如何运用好这张弓。
打比方讲,尾椎骨跟大椎骨是“弓”的两个端头,那么,我们首先得固定好这两个点的形态,才可以将弓拉开。
脊柱这张弓,我们无法借助外力,将弓拉满,那么,我们就利用自身的对撑劲力来达到拉开弓的要求。
打个比方,我们将一根竹片置于两手掌之间,然后,两手掌相向用力,则竹片会被撑弯,此时的竹片,也就具备了动能。
身体脊柱一样,我们将肩压好,胯持续上顶,迫使脊柱压弯,就如同我们挑重担时,起不来的感觉,腿在蹬,胯在顶,脊柱被压弯,此时的脊柱,也就具备了发力的状态。
我们在练拳时,要充分地运动好以上的力学原理,压肩、顶胯,将脊柱压弯。
出手时,肩不能松,松了以后,则会出现了劲力上窜的现象,长此以往,头部会产生晕厥的现象,更甚者,会出现脑震荡的迹象。
劲力自来水管道中的水流,一个支流堵住了,它会流向其它的方向。
劲力也一样,当胯部的劲力,通过腰背,传递到肩的时候,压肩扣肩,劲力自然窜向两手臂。
所谓“打人不费力”,并不是不用力,而是充分运用了大筋崩弹所产生的动能,达到发劲的目的。
有很多人跟我讲,我年纪偏大了一些,是不是练心意拳不太适合,其实我们的训练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