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中轴线(也称“中垂线”)。
臂和腿好像牵挂在身体的中轴线上,行拳时四肢在中轴线的带动下运动,起于中轴线,终于中轴线。
——动手不动腰为僵手,迈步不用腰为死步。
上肢要体会“以腰带臂”的感觉,下肢要体会“步随身换”的感觉。
——我们常说:“四块松,全身松”,全身的放松关键在于肩胯的放松,——在太极拳中脊柱有三种运动方式:上下拉伸,左右转动和前后张弛。
脊柱的“上下拉伸”使人体脊柱的S曲线得到适当调直,可以纠正头颈不端和突臀的毛病,做到身法中正。
脊柱的“左右转动”是太极拳形成圆弧动作的动力源,以脊柱带动四肢运动的主要方式。
脊柱的“前后张弛”是说脊柱如同弓背,随着拳势的蓄发开合而含送张弛:蓄势时脊柱随着吸气微微后弓,称为“吞身”;发势时脊柱随着呼气微微前驰,称为“吐身”。
行拳时脊柱随着拳势开合变化和拳势呼吸呈现出节律性的张弛,这是形成太极拳开合鼓荡的动力源。
四、“周身一家”的感觉
“周身一家”是指行拳时“一动而无有不动”的整体运动。
太极拳中不存在身体的局部运动,不单是举手投足,就连一个呼吸、一个眼神,甚至一个意念,无不是太极拳整体运动的组成部分。
这种整体运动观,是太极拳区别于日常生活及其它一些运动项目的重要特征之一。
——杨澄甫曾经强调过:“练太极拳者不动手,动手便非太极拳。”
——初级阶段是练形,要体会“太极无手,腰便是手”的感觉,也就是上述“脊柱行拳”的感觉。
中级阶段是练气,应体会“太极无手,气便是手”的感觉,要求呼吸能够顺应拳势的变化,使呼吸和动作相辅相成、互引互随,身体有开合胀缩感。
高级阶段是练神,须体会“太极无手,神便是手”
顶头悬:将颈部肌肉放松,颈椎自然舒直,头部因为肌肉舒松开而自然坐于颈椎上。
头顶似有绳悬,头部有微微的悬空感。
找到那个可以让头做到脖子这个架子上,扒掉舍掉脖子上的肌肉。
在做不到真正的顶头悬之前,脖子很容易僵硬,在体会到脖子僵硬的时候放松肌肉,摆正头颅,利用地球引力,把头放在颈椎这个架子上。
有这么个位置,可以让头颅不偏不倚,仿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