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朱厚照将捷报交给朱厚炜看,这是杨一清建议升唐寅以及替肃州将士请功的奏本。
朱厚炜也大为振奋。
这一次,不管文官怎么找补,恐怕都找补不回来了,他们本以为送了自己人去西北,谁知杨一清压根没有和他们站在同一边,不然杨一清不会为唐寅请如此大的军功。
同时也证明了老爹用人的目光,杨一清果然没有让大明让朝廷失望。
朱厚炜也收回了此前看轻杨一清的猜测,这是个可用之人!
弘治皇帝也轻松了不少,道:“杨一清功过相抵,继续统筹哈密。”
“唐寅论功升指挥使,朱暄、董杰作罪贬为百户官,一俟参与肃州大战的将士论功奖赏!”
朱厚照忙不迭道:“我这便让兵部上奏内阁。”
……
刘大夏怎么也没想到杨一清居然为唐寅请功,还有朱瑄董杰两个废物,他给予两人如此大的支持,王越被下了,本以为他们能配合杨一清在西北立功,也好为他这个兵部尚书争脸。
两个不成气候的东西,最后居然被唐寅取得大捷。
“应宁这究竟什么意思?他明知唐寅是王越的学生……”
刘大夏不由开始怀疑杨一清的立场,杨一清为官这么多年,这份请功书不可能不会写,他完全可以压着唐寅的军功,就算写自己运筹帷幄知人善任也好,兵部还能运转给杨一清个首功,再不济写镇守太监的首功也可以,为什么会将唐寅报首功?
他们压制了王越在西北的所有部署,不惜将唐寅贬为百户,就是怕王越的势力在西北做大,杨一清难道不明白这些事吗?
他究竟怎么想的?他想做西北第二个王越?
刘大夏心中狐疑,不过这次有西北主帅杨一清亲自表功,他也不可能做文章,唐寅也要实打实升迁,兵部安排过去的人,也一定要被贬官!
……
翰林院。
严嵩气愤的找到老翰林王焕,质问道:“王大人!国朝史是你负责编修,为何要罚我俸禄?”
罚俸一月严嵩可以接受,但他气愤的是自己的声誉在翰林传开,文官谁不在乎自己的名声?现在全翰林院都知晓他严嵩犯了错被惩,这是何等的羞辱!
王焕微笑道:“惟中,国朝前三年史料是你负责修的啊,老夫也在蔚王那边说了老夫请你代修,可蔚王不听这些,他只看结果。”
严嵩愤怒的道:“当初下官修好,交给王大人,明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