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文华殿距离春和宫又太远,于是弘治皇帝打算在东宫另开个学堂,在找专门的老师负责朱厚炜的启蒙教育。
只是这个提议说出来后,立刻遭受到了外廷激烈的反对。
今日早朝,以内阁大学士首辅徐溥为主的文官们便出列反驳弘治皇帝,言曰:“臣尝闻唐太宗言草创与守成熟难,魏征曰守成难,何也?盖因为君者欲望难填,今皇上违反纲常伦理,以皇子齐平太子之待遇,岂不覆辙太宗之魏王李泰和太子李承乾之鉴也?”
这些言之凿凿的话就是为了劝弘治皇帝,不要过分宠爱二皇子而让太子心生怨念,让百官心有所想。
大明朝的国本只有一个,那就是朱厚照,不是朱厚炜。
你现在让朱厚炜去东宫,享受和皇太子一样的待遇,那么下面的臣僚会怎么想?以后皇太子长大了,又会不会觉得皇二子企图夺取他的太子位,最终导致人伦之祸,兄弟反目?
道理是有道理的,如果换做别的事,仁慈能听劝的弘治皇帝肯定会采纳内阁首辅的意见。
但这次弘治皇帝破天荒的反驳道:“徐公多虑,皇二子年幼,文华殿又远,朕生为其父,岂忍孩童受苦操劳?徐老亦有子嗣,岂希望子嗣受苦?”
“今朕意已决,待二皇子大点,朕自会让其移去文华殿学习。”
“此事休要再提。”
见弘治皇帝态度坚决,内阁也就不再劝谏,毕竟关于二皇子教育问题,是牵扯不到这些文官的利益的,他们没必要将弘治皇帝逼的太紧。
不过一旦要违反文官们的利益,这群文官们一定会寸步不让。
经过和内阁的一番拉扯后,朱厚炜终于可以去东宫学习启蒙。
只是老师找谁,这又成了一个大问题,大学士诸如谢迁、刘健、李东阳等人,都是大明规格最高的儒学官吏,这些人按照品级肯定是要负责太子的教育。
如果让他们教朱厚炜,这又是逾越礼制了,文官们已经做出让步,弘治皇帝自然也不会在这些事上继续和文官们唱反调。
他想了许久,才决定找礼部右侍郎程敏政为朱厚炜的启蒙老师。
论官职,礼部右侍郎不过从三品,规格等级不高但也绝对不低,负责朱厚炜的教育足够了。
而且程敏政还有另外一层身份,他曾经也教导过弘治皇帝。
这种规格就显得更高了起来,由此也足可见弘治皇帝对他的二子究竟多么宠爱。
一辈子只有两个儿子,江山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