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丹臣脸色一沉,冷哼道:“秦王这话可就偏颇了。
大理虽地处南疆,与大宋风土人情不同,治理之道自然也有差异。
我大理向来以和为贵,对江湖人士多有包容,这才让一些心怀不轨之徒钻了空子,怎能说是段王爷治理无方?”
赵智双手抱胸,往前迈了一步,目光炯炯地看着朱丹臣:“包容?包容到让江湖贼子在皇城肆意妄为?这可不是什么值得夸赞的包容,分明是纵容。
贵国以和为贵,可这和是建立在安稳太平之上,如今贼子横行,百姓不安,和从何来?”
朱丹臣眉头紧皱,反驳道:“秦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大理江湖门派众多,关系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段王爷行事向来顾全大局,贸然出手打压,恐怕会引发江湖大乱,到时候局面更难收拾。”
赵智闻言,仰天大笑,笑声中满是嘲讽:“顾全大局?我看是畏首畏尾吧。汴梁城同样江湖门派林立,可朝廷恩威并施,制定严苛律法,对违法乱纪的江湖人绝不姑息,这才保得京城太平。
贵国若一味怕这怕那,不敢采取强硬手段,如何能震慑宵小?”
朱丹臣的脸涨得通红,还欲争辩:“大理有大理的国情,不能照搬大宋的做法。”
赵智摆了摆手,打断他的话:“国情不同,可道理是相通的。治理国家,维护治安,本就该有雷霆手段。
贵国若再这样优柔寡断,今日是几个江湖贼子,明日说不定就是更大的祸事。到那时,段王爷即便想力挽狂澜,恐怕也为时已晚。
丹臣兄,你好好想想,是一时的安稳重要,还是长久的太平重要?一味迁就江湖势力,只会让他们愈发嚣张。”
朱丹臣听到此处,沉默良久,脸上的不服之色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若有所思。他微微叹了口气。
一旁的段正淳瞧着这情形,肠子都悔青了。原本不过是随口找个借口,想避开眼前的尴尬场面,哪曾想弄巧成拙,反倒招来赵智一番长篇大论的说教。更让他难以接受的是,自己麾下首席谋士朱丹臣,竟像是被赵智给说服了。
段正淳心中那股闷气翻涌不息,脸色一阵白一阵红。他暗自咬牙,狠狠心一横,心里头只有一个念头:今天这口气,说什么也咽不下去,非得好好整治整治赵智,让他也尝尝被奚落的滋味!
眼珠子滴溜一转,计上心来,段正淳扯起嘴角,露出一抹似笑非笑的神情,旋即仰头“哈哈哈”一阵长笑,那笑声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