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萍姐和另外两名伙计都是三个月前上工的,除了他们三人,后堂还有一位做茶点的师傅和他的徒弟。
约莫过了一炷香的时间,一驾马车停在茶铺门外,苏大头从马车上下来,凌波眼尖,咦了一声,对赵时晴说道:“赶车的是大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苏大头抹着大脑门的汗珠子:“甄宝姑娘,东家住得有点远,大壮送您过去。”
赵时晴谢过,和阿萍姐打个招呼,便带着凌波和泥鳅上了马车。
马车没有徽记,从外面看十分陈旧,可是车内装璜得却甚是精致,摆了香茶和鲜花,四角挂着银熏球,就连靠垫都是苏绣。
赵时晴拿起小桌上的一只九连环玩了起来,凌波和泥鳅却不敢放松,两人的目光一直注视着窗外,在心里暗暗记路。
苏大头只去了一炷香的时间就带来了大壮,而大壮赶着马车,却走了半个时辰,才来到目的地。
显然,大壮并不是从这里去苏记茶铺的,苏记茶铺附近另有一个落脚点。
赵时晴想到“狡兔三窟”,看来萧真在京城发展得不错。
眼前是一片湖泊,绿杨环绕,绿波荡漾,不远处是连绵青山。
一座修建成画舫的楼阁倚湖而建,三面环水,雕梁画柱,湖光山色,美不胜收。
赵时晴没想到京城还有这样的地方,她仅仅是第二次来到京城,对京城并不是十分熟悉,可是泥鳅却是土生土长,他悄声告诉赵时晴:“这湖叫碧影湖,那座画舫叫如意舫,以前是延安伯府的产业。
后来有几个纨绔喝多了打架,死了两个人,据说鲜血流得到处都是,延安伯赔了不少银子,他嫌晦气,就把这里卖给了吴地来的一个丝绸商人。
这位吴地商人在重新开张前,请来一位道长,道长开坛做法,一次就捉了三只鬼。
可是即便如此,经营了不到半年,有个客人从楼梯上摔下来,摔断了脖子,当场就死了。
于是京城里的人都说,这画舫里不只三只鬼,一定还有更多的鬼。
那吴地商人也跟着大病一场,委托牙行代卖,他则结束了在京城的其他生意,回了吴地老家。
如意舫在牙行挂了好几年,但凡是知情的,谁也不敢买。
后来有个从外地来的愣头青,人傻钱多,觉得自己命硬,偏不信邪,把这里买了下来,还重新修缮了,比以前更豪华。
可是他的运气并不比前两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