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大笑:“看来本将军也能有文才大作留世了!”
\n
“戚家军,我们也留名了嘿嘿。”他的将士们同样很高兴。
\n
戚家军的威名,伴随着戚家军抗倭的功绩一起青史留名,让他们觉得自己的一切努力都值了。
\n
戚继光提起专为克制倭寇武士刀改良的苗刀,向前一挥:“戚家军,杀!”
\n
“杀——”
\n
【古代文人写的兵书,各种排兵布阵,各种阵法。
\n
但是有些阵法在实际应用上我们现代有另一个名字,比如古代的一字长蛇阵,在现代叫做“一字挨打阵”。
\n
按照宋朝武举的策略考试,也难怪大宋更擅长的是守城。在很多守城战反而赢了。
\n
无论是岳飞的岳家军抗金战绩显赫,还是南宋末年钓鱼城抵挡蒙元进攻36年,也足以证明大宋并非没有厉害武将,其实正常发挥并非不能打。
\n
问题是宋朝的统治者不给武将正常发挥的机会。
\n
从唐玄宗时期开始,府兵制转变为募兵制,这一制度延续到了宋朝。
\n
但是募集来士兵许多是饥荒受害者、以及罪犯囚徒,还要进行筛选。
\n
宋朝实行的是“强枝弱干”“内紧外松”,军队也是如此,强壮的选入京中的禁军,瘦弱的选入地方的厢军。
\n
厢军和禁军在每年春秋还会进行武技考核,考核成绩分为上中下三等。厢军里考核优异的士兵有机会升入禁军,考核成绩差的会从骑兵降为步兵,再差一些的会从禁军发配到厢军。
\n
在长时间的兵源和实力挑选的情况下,造成地方上的厢军对比京城的禁军就是云泥之别。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