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如此,我要亲自前往杭州!一方面证明我对百姓安危的关切,另一方面亲自查明真相,还改革一个清白。";
周伯大惊:";娘娘,此时离开京城太过危险!太后必会趁机生事啊!";
";无妨,";苏锦绣微微一笑,";此行我不会久留,只需三日便可往返。况且,我不在京城的这段时间,才能让太后露出破绽。有时退一步,反而能更好地进攻。";
她顿了顿,又道:";立即准备,我要连夜启程。同时,秘密通知王太医和几位心腹大臣,让他们趁我不在的这段时间,密切监视太后的一举一动。";
";娘娘深谋远虑,老奴钦佩。";周伯拱手道。
当夜,苏锦绣便轻装简行,带着少量随从启程前往杭州。临行前,她留下详细指令,让巧儿和王太医等人在京城内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
苏锦绣此行引起轰动,沿途百姓纷纷出门相迎,有的甚至跪地痛哭,感谢她的农医改革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每到一处,苏锦绣都会驻足问询民情,了解改革实施情况,并现场指导农技和医术,赢得了更多民心。
与此同时,京城内的形势也在悄然变化。太后得知苏锦绣亲赴疫区的消息后,立即召集心腹密谋。她认为这是天赐良机,趁苏锦绣不在京城,可以一举扭转局势。
然而,让太后没想到的是,苏锦绣此举在民间引发了巨大反响。百姓们被她不顾个人安危、心系黎民的精神所感动,对她的拥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各地纷纷树立";农医圣女";的牌匾,歌颂她的功德。
甚至有百姓自发组织起来,日夜守护农业学院和医学院,防止有人破坏。还有人编写歌谣,传唱苏锦绣的事迹,使她的声望如日中天。
太后的计谋不仅没有得逞,反而使自己陷入了更加被动的局面。三位亲王也彻底倒戈,公开表态支持苏锦绣登上后位,称这是";顺应天意,合乎民心";。
朝中大臣见势头已明,纷纷表态支持册立苏锦绣为后。就连一向与太后交好的礼部尚书,也提出要加速准备册后大典,不再迟疑。
三日后,苏锦绣从杭州返回京城。她不仅成功控制了疫情,还查明了真相——原来是丽妃余党勾结盐帮,故意在粮食中下毒,意图嫁祸于她的农业改革。证据确凿,无可辩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