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会兴盛,到后面露出了颓势,都说明这是有局限性,是注定被人所抛弃的,但是法到了后面还一直活得好好的!
朱清谷想了半天才反应过来,为什么秦敏才为什么写了这两个字,下面的人就反应过来了。
因为王安石变法当中的许多经济措施有着很明显的功利性思想,把理财看做是富国强民的手段,这种义利性是一直深入在其中的,贯彻每一个理论的骨肉皮。
王安石认为宋朝积贫积弱,根源是制度僵化,主张变革
司马光认为社会问题是因为执行层面,不是制度问题,应该稳健守成,应该整顿吏治,恢复传统伦理,反对改变。
王安石认为新法应该国家干预经济。
司马光反对过度干预,觉得应该靠民间自己调节,应该藏富于民。
王安石认为改革的实际成效是最重要的。
司马光认为急功近利的改革会破坏社会平衡。
其实很难说在那个时候哪项是最好的,但是王安石的经济政策绝对是超前的,不太符合社会情况的。
朱清谷不记得看到了哪一部小说里写到了一句话——‘王安石认为政府机器是公平公正的,所以可以完美的执行他的政策’。
可是人就是这样,人的心有着各种各样的欲望和缺点。
现在朱清谷回过神来,可不就是黑板上说的这些吗?
自古以来这儒家和法家之间就有着明确的冲突,到了现在这隐性的冲突还是不断。
下面的王安石还是老神神在,神情之上并没有出现太多的异样,而是任由台上的教授对他进行深一步的剖析,会有一种非常微妙的感觉。
秦敏才没有在这里继续下去,留下了悬念,转头就开始说起了青苗法。
“什么是青苗法,我们简单来概括一下,那就是每年农作物播种和收获之前,也就是青黄不接的时候,政府会向农民发放贷款,帮助农民度过难关,收获的时候就连本带息归还。”
“青苗法的贷款利息比较低,大概就是年化20%左右,我们要知道如果没有青苗法,那些豪强贷款给百姓的利息基本上就是百分之四五十。”
“你不贷,没收成的时候,就没饭吃,但是贷了之后,地里的收成就够还利息了?不,不够,这个时候就只能够卖田给人家还利息,这些豪强就是这样一步一步的吞并天地……”秦敏才说道。
但其实下面的不少官员都在地方执政过,现实当中比秦敏才说的那样还要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