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部落对于这些匠人,可是非常重视的,熊木、熊山、熊杰这些人,几乎现在都成了部落独当一面的人才,还有更多的村长、队长们,也都是从部落各项工坊里“进修”过的。
从计划铸造开始,到造成的二十来天里,熊洪和部落的匠人们,几乎就没有闲下来过。
首先就是绘制图纸、设计钟身的文字花纹,这部分相对简单,但要求也高,毕竟是熊部落第一件大型的器具,就算熊洪想要简单一些,但熊巫等人却非要追求完美,经常是只要有哪些笔画或者图案有瑕疵,就换掉重新写。。
而除了熊洪之外,部落绘图最好看的几个巫,也都被“抓”到冶炼坊院子里的住宅内,整日地关在里面,画出最符合熊巫要求的图样——熊洪无所谓,只要是制作出来,能用就行。
其次是计算铜锭的重量、比例,这些由熊黑带着几名“第五段”的族人们一同计算。并且设计制作的导轨、吊装工具,也需要这些人进行更精确的计算。
然后是对冶炼现场的人员分工,要说这次铸造成功,熊木无疑功劳最大。在现场,将高炉、保温炉、导轨导流槽等工作,以及把熔炼、浇铸、封堵等流程安排的井井有条,每组之间互相配合、衔接流畅,整个铸造过程显得顺利无比,避免了很多可能发生的问题。
原本熊洪最担心的浇铸中断或者模范移位的事情,也根本没有发生,这些细节上的东西,也是族人们一步步地检查、不厌其烦地调整,才得到的结果。
……
铜钟铸成,打磨完毕之后,就要往部落里运送了。
在这二十天里,被选为建造“钟鼓楼”的位置,已经用石块和砖瓦堆砌了起来,粗大的木架搭在建筑物旁边,上面捆绑着铁制的滑轮,就等着将“熊山钟”给吊装到上面。
两条互相垂直的道路,也从钟鼓楼出发,延伸向四个方位。
如何将铜钟运过去,倒是让熊洪有些头疼。
毕竟近五千斤的重量,普通的马车和牛车根本承受不住,别说运走了,不被压散架就说明车子质量非常好。
为了解决运送的问题,熊洪等人只能另辟蹊径,利用路上的积雪,制作了一个比爬犁大上很多的雪橇,前面由几匹马一同拉着,缓缓地向部落走去。
吊装是在下午,吃过饭,几乎所有的族人都从围墙里出来,聚集到了旷野上,围观安装铜钟的场景。
钟鼓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