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当然了,熊部落现在依旧弱小,族长也告诉我们不能沉迷于现在,而是要想的更多,做的更多。”
……
大巫师口中“想的更多做的更多”的族长,此刻正带着白茅等人,来到冶炼坊,与熊木一同探讨铸造“铜钟”的法子。
自从十天前熊洪画出第一张铜钟的草图,熊木来宗庙请教问题已经不下八趟了,而今天,更是直接邀请族长到冶炼坊现场来观看。
“族长啊,按照铜钟的大小,至少要四千多斤的青铜,而现在的问题,我们的炉子根本没办法一次性熔炼出这么多青铜汁。”
熊木看着纸张上底部宽、头部略细的铜钟图纸,也不免有些挠头。
从理论上来讲,有着铸造铜锭、铁锅、青铜斧甚至青铜犁的经验,按理说铜钟的技术难度并不算高,可理论归理论,实际要做的时候,却发现有很多问题。
首先就是材料的问题。倒不是部落缺铜,经过这段时间对铜矿和锡锭的开采冶炼,光从材料的供应上来说,绝对没有什么问题。
毕竟现在白骨洞营地的锡矿石也运回来不少,凌河沿岸的几个部落,对铜矿石的采集也没有停止,这些天,除了打造一些铁器外,剩下的炉子里,基本上都是熔炼出来的铜锭或者锡锭。
按照熊洪提供的图纸,部落的首个铜钟,类似于一个圆柱体,高1.6米,直径1.1米,厚度5厘米,顶部有个钟钮,用来绑绳子并悬挂在横木上。
如果将铜钟给剖开并平铺在地上,就相当于一块长3.5米、宽1.6米、厚5厘米的青铜板,按照青铜的密度(8.5克/立方厘米)来计算,差不多需要4800多斤的青铜汁。
虽然熊木不知道什么叫密度,也还没有发现体积和重量的联系,但这并不影响他知道这4800斤铜汁意味着什么。
一件祭祀用的青铜器,几乎都用了500斤的青铜,而这次要比祭祀用的铜鼎,还要重十倍。
冶炼坊所有的炉子加一起,每一炉一次性也只能出500斤的青铜汁,这还是当初为了铸造青铜鼎时,对炉子和坩埚加以改造,才有的产量。要是搁在以前,一座炉子一次最多只能产出100斤。
其次是如何铸造的问题。铜钟太大了,用原本的木模方法来制作模具,不仅时间会非常长,而且很容易损坏,更没办法节省成本。所以制作模范的材料,只有泥胚最为合适。
现在部落铸造小一点的金属器具,都是先用泥土或者木头先雕刻出来,再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