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96刻,每个时辰分为8刻,每刻约为后世的15分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为了保证每天的“时、刻”精准,熊巫又根据太阳的方位、高度,结合熊洪给他制作的“圭、表”,不断调整着滴漏的准确度。
熊洪曾告诉他,每刻太阳所移动的角度是一定的,可以通过对太阳移动角度的观察,来判断时间。而用来判断的物体,就是树立在宗庙门前空地上的圭表。
圭、表其实是两种东西。
直立于平地上,用于测日影的标杆或石柱,叫做表;正南正北方向平放的测定表影长度的刻板,叫做圭;
每一刻,日影所移动的角度是固定的,根据这个简单的原理,熊巫便能验证滴漏的准确性。而有了圭表,也就观察到,两次日影最长相隔的天数便为一年,从而得出一年有365天。
虽然跟后世相比,这个数字还是有些误差,但对于现在的熊部落来说,已经足够使用了。
而熊巫以及长老团们,不仅仅只是从中观察总结出了一年的时长和每天的太阳位置,更是根据不间断的观察,初步发现了太阳的运动规律,即熊洪后世所知道的“回归运动”现象。
这些现象再与自然环境中的一些日月更替、四季变换一结合,熊部落已经踏入了研究“节气”的门槛。
一番“时辰”“时刻”的理论让大家听的云里雾里,除了熊巫和几个专职于农事的族人外,其他人都不知道族长在讲什么东西,更别提对时间划分原理的探究了。好在这些知识并不是强制要求他们要知晓原理,只要会用也就足够。
还是那句话,熊洪执意于追寻相对精确并能及时掌握具体的时间,就是为了更好地进行生产生活。
比如每天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吃午饭?晚上知道是什么时辰?这些都需要通过滴漏来提醒、经过圭表来验证以及通过钟鼓来告知族人。
“虽然听的不是太懂,但感觉很厉害,”熊大挠了挠头,他也才从白骨洞那边回来,这几天又被人拉着去捕猎,“那今年各个村子过冬的物资呢?是不是要开始准备了?”
“对啊,今年要比去年暖和一些,倒是可以准备的更充分一点。”
不知道是不是之前对天相的观察出了问题,反正这几年,降雪的日期越来越靠后,而开春的时间也同样如此。
当初熊洪刚来的时候,虽然还没有引入年度、月份的概念,但熊巫以及前几人巫用绳子打结记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