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北面的光线最适合刺绣。”
陈阿婆则已经开始规划各个区域:“这边做绣房,那边做染坊,门口还可以设个小展厅,让客人参观我们的制作过程。”
江桃看着两位老人精神抖擞的样子,不禁莞尔。她转头对顾有为说:“看来我们要大干一场了。”
顾有为拉着她的手:“那倒是要辛苦你了。”
接下来的日子,江桃忙得脚不沾地。她不仅要处理方便面厂的日常事务,还要筹备绣坊的开办事宜。
“妈,你看这个。”一天晚饭时,顾兰雪递给江桃一份名单,“这是我们舞蹈团同学的妈妈们,听说你要开绣坊,都想来应聘呢。”
江桃仔细看了看名单,惊讶地发现上面有不少熟悉的名字:“这不是纺织厂的王师傅和李师傅吗?她们可是老绣工了。”
“是啊,”顾兰雪兴奋地说,“她们说现在厂里的活都是用机器,手艺都要荒废了,听说你要办传统绣坊,都特别高兴。”
沈老在一旁听着,突然说:“阿桃,我们不仅要招有经验的老师傅,还要培养年轻人。这门手艺要传承下去啊。”
绣坊还在装修时,就迎来了第一笔大生意。原来顾兰雪参加全国舞蹈比赛时,穿的演出服引起了评委们的注意。
“江厂长,”电话那头是BJ一家大型演出公司的经理,“我们看了顾小姐的演出服,非常欣赏。想跟您订制五十套类似的服装,用于我们下个月的巡回演出。”
江桃握着话筒的手微微发抖:“五十套?一个月内完成?”
“价格不是问题,”对方爽快地说,“我们可以预付三成定金。”
挂掉电话,江桃立即召集所有人开会。陈阿婆听完后,拍着胸脯说:“没问题!我们加班加点也要完成。”
沈老则提出了一个更聪明的办法:“我们可以把绣活分给附近的绣娘在家完成,最后统一收回来缝制。这样既保证了质量,又能按时交货。”
然而实际操作中却遇到了不少困难。首先是面料供应出了问题,预定的丝绸迟迟不到货。
“这可怎么办?”江桃急得团团转,“再拖下去就来不及了。”
陈阿婆突然想起什么:“我有个老姐妹在杭州开绸缎庄,我这就给她打电话。”
更让人头疼的是,有些绣娘的手艺参差不齐。交货时,江桃发现有几件衣服的绣工明显不符合标准。
“这可不行,”沈老严肃地说,“宁可返工,也不能砸了招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