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马穿着崭新工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技术革新。当提到热风循环系统比日本同类产品节能20%时,王树声眼前一亮,仔细询问专利情况。
“这是我们自主研发的,正在申请国家专利。”江桃递上技术文件,“主要设计者是周斌同志,哈尔滨工业大学肄业,在北大荒劳动时就开始研究这套系统。”
王树声拍拍周斌的肩膀:“好样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时代的需要,如今你们用所学建设四化,更是时代的骄傲!”
江桃与顾有为交换了一个眼神——知青背景成了加分项。
午餐安排在食堂,菜色简单但用心——红烧牛肉面、海鲜面、红菜汤风味面,正好展示主打产品。江桃注意到,随行的一位姓李的处长几乎没动筷子,而是不停地翻阅资料,时而向她投来审视的目光。
饭后座谈时,王树声高度评价了桃香厂“不等不靠,自力更生”的精神,表示要将他们的经验写入全国轻工业改革报告。就在气氛一片大好时,李处长突然开口:
“江厂长,你们与苏联方面的技术合作,是否需要经过相关部委审批?”
会议室瞬间安静。江桃感到周斌的身体绷紧了,老马不安地搓着手。
“目前只是贸易往来,没有涉及技术输出。”她谨慎地回答,“如果未来有技术合作,我们一定按规定程序报批。”
李处长还要追问,王树声摆摆手:“改革开放就是要给企业松绑嘛!只要不违反国家政策,民营企业与外资合作是值得鼓励的。”
送走考察团,江桃长舒一口气,靠在办公室沙发上闭目养神。门被轻轻叩响,王丽娟探头进来:“厂长,有位记者想单独采访您。”
采访进行得很顺利,直到最后,记者突然问:“江厂长,您认为民营企业最终会取代国营企业吗?”
江桃心头一凛,这是个陷阱问题。“不是取代,是互补。”她字斟句酌,“就像做菜,既要有国营大厂的“主菜”,也要有我们民营的“调味料”,才能做出一桌好饭。”
记者满意地合上笔记本。刚送走他,电话又响了。是周斌,声音异常紧张:“厂长,您能来一趟吗?有急事!”
江桃匆匆赶到,只见周斌和几个技术员围着一台设备,脸色凝重。
“半小时前,国内那边传过来的。”周斌递过一封信封,“全是我们的仓库照片。”
江桃翻看着信封里的照片的画面,后背一阵发凉——每个角度都专业得可疑,明显是工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