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地固守,便可后勤无忧。军长安排骑兵旅将裕州作为后勤基地,正是出于此番考量。”
欧阳与申屠听得连连点头,脸上泛起羞赧。
他们平日多在军部处理文书,很少外出查看地形,对侦察人员送来的情报,也未给予足够重视,忽略了水文变化的影响。
但年轻人心中有话,自然掩藏不住。申屠眼珠一转,又提出疑问:
“那我们到了唐县之后,为何不直接走西北进攻南阳,反而要绕道沙堰镇?这不是舍近求远吗?”
陈坤书指着地图上南阳与唐县之间的区域,声调陡然提高:
“刚才才讲完水文,现在又忘了地理?”
他手指地图,语气有些不耐:
“从唐县到南阳,直线虽仅二百里,但中间隔着汉王台丘陵带,道路坡度普遍在十五到二十五度之间。重炮通行困难,耗时耗力。”
“而唐县至沙堰镇是宛襄古道的核心地段,路面宽阔平坦,历来是大军通行的首选。”
“所以绕行沙堰镇,看似绕路,实则更省时省力。”
见欧阳与申屠无异议,陈坤书忽然转头,看向李绣成:
“军长,我理解沿唐河行军,也明白为何要走宛襄古道。”
“但我不放心的是,一旦我军主力倾巢而出,北面新野的敌军会不会趁虚而入,直捣我军后路,甚至威胁襄樊?”
“若仅靠地方民兵与自卫队,恐怕挡不住的。”
李绣成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用手指,轻轻点了点地图上的江城。
陈坤书顿时醒悟,拍头大叫:“哎呦,我差点忘了这事儿!”
他的声音洪亮,将整个指挥厅震得“嗡嗡”作响。
李绣成微微一笑,将这个计划和盘托出:
“我正是故意放空防线,看新野的敌军,敢不敢趁机南下,进逼襄樊。”
“大王应已经率部从江城出发。新野敌军待察觉我军空虚,再集结兵力南侵,正好与大王迎面相撞。”
陈坤书闻言,扼腕叹道:“那不就是给吴定彩他们送功劳嘛!”
李绣成听了这不讲团结的言语,只是笑了笑,懒得回应。陈坤书这家伙嘴上不饶人,且屡教不改,已成习惯。
他继续说道:
“至于我们绕行沙堰镇,除了道路好走外,也是为了观察彼时新野城敌军的动向。”
“若他们真的南下,我们便可趁机夺取新野,再与大王南北夹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