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萧云骧将成分复杂的第七军交予左靖西管理,可是费了一番心思。
其一,随着西军不断扩充,必然要吸纳各类人群。
而即便第七军融入其他队伍,但其以亲卫师为根基,战力不会差,还能起到传帮带的作用。
其二,左靖西的练兵能力,在同时代堪称顶尖。
要知道,练兵和指挥并非同一回事。
练兵能力强的将领,能把弱旅、偏师打造成战斗力强的主力。
就像后世的林三虎,在辽东将各地汇聚而来的队伍,锤炼成威震华夏的铁军。
这种本事,并非每个名将都具备的。
在天国诸将中,李绣成善于组织大规模会战,却常裹挟民众以扩充军队,仍是流贼打法,算不上会练兵;
石达凯用兵擅长避实击虚、喜用奇兵,但缺乏系统的练兵体系。
甚至可以说,整个天国,就没有真正的练兵高手。
在左靖西所处的时代,公认练兵能力最强的有左靖西、甑涤生、李绍荃,最多再加上后来的袁项城。
不过,三人练兵风格各有特色。
甑涤生注重士兵思想教化和体系完善,但“训”多“练”少。
他用“兵为将有”的办法,依靠宗族、血缘、亲友等关系纽带,把军队培养成私家军,使部队对将领忠诚度高、凝聚力强,能打恶战。
还常以屠戮劫掠的方式补充军资、减少敌方兵源人口、威吓敌军。
但战术保守,依赖“结硬寨,打呆仗”打法,缺乏机变能力,遇到意外,只能上演投水自尽的戏码。
李绍荃的淮军西化程度最高,聘请洋教官,采用西式军阵,装备全火器化。
但他轻训重器,以功名利禄招募士兵、快速扩军,导致军纪废弛、腐败横行、士兵劫掠成风。
左靖西则主张“兵贵精不贵多”,以招募农民为主,剔除老弱,确保士兵吃苦耐劳。
他仿效戚继光“兵必自练”的思想,重视士兵基础训练和火器使用,向士兵灌输“家国意识”,强调为国尽忠。
他注重后勤供给和军纪,行军作战,无需靠劫掠来补充军资,麾下部队从未有过大规模屠杀劫掠的现象。
这在同时代军队中,极为罕见。
然而,左靖西也有缺点。
他性格刚硬,而青庭要压制汉臣,这导致他常与青庭高层产生摩擦。
并且,他的练兵方式,过度依赖个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