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一个白面馒头。
“老大,你就吃这么一点啊?”王喜栋问道。
夏长海摇了摇头,说道:“不太饿,你吃一个,剩下的带回去给如海和子婷吃。”
夏长海家里只有他一个孩子,和王喜栋家情况不一样,王喜栋还有弟弟妹妹。在这个物资不算丰富的年代,白面馒头可是很珍贵的食物,算得上是“稀罕物”了。
精细粮的价格比粗粮贵很多,普通人家一般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敞开了吃白面馒头。虽然这几年国内粮食供应比以前好了一些,但要是放在10年前,就算是女人生孩子坐月子,也不一定能顿顿都吃上白面馒头。
王喜栋愣了一下,很快就明白了夏长海的意思,最后点了点头。两家关系这么好,平时互相帮忙、你来我往的,也不在乎这几个馒头。
王喜栋喝着热水,几口就把馒头吃完了,然后端起盆匆匆跑回家。把馒头分给弟弟妹妹后,他又立刻回到了夏长海的院子里,接着就在院子里忙活起来。
这几天他一直都是这样,上午先帮夏长海把家里的事情处理好,下午再回去忙自家的农活。
看着正在院子里劈柴的王喜栋,夏长海陷入了沉思。
客观来讲,夏家和王喜栋家在村子里的经济条件都还算中等。夏长海的父亲夏建国和王喜栋的父亲都在机械厂上班,在那个时候,能在机械厂工作,就相当于端上了“铁饭碗”,要是放在现在,那就是有编制的稳定工作。
而且两家人口都不算多,爷爷奶奶那一辈儿都已经去世了,也没有需要帮扶的亲戚,家庭负担相对来说比较小,比村里其他家庭的压力要小很多。
即便如此,日子也只是勉强维持生计,也就是能保证每顿饭都有玉米窝窝头吃,偶尔能吃上一顿肉,衣服上的补丁比别人少几个而已。
平日里,两家省吃俭用攒下来的那点钱,都得留着给孩子们以后用。毕竟结婚的时候,男方需要准备彩礼,女方出嫁也得有嫁妆。两家的父母都是很负责任的人,早早地就开始为孩子们的未来做打算了。
要是没有重生这件事,夏长海觉得这样的日子也挺不错的。
他清楚地记得,再过一年,按照上级的安排,机械厂会扩大生产规模,到时候,他和王喜栋都有机会进入机械厂工作,成为吃国家饭的人。要是一个家庭有两个正式职工,每个月的工资加起来差不多能有八九十块钱。
这样的收入,别说是夏长海家,就算是人口多一些的王喜栋家,生活也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