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使出全力大喊了三声‘我是一个男人!’直到又过了几天再走到这里又看到他依旧还是像以前一样蜷缩在那里等待别人施舍之后我便再未上前‘大放厥词’,因为在我看来病根并不在我所想象的地方...回家之后我一周未出家门,最后终于想明白了一件事:无论社会发展到任何阶段,为什么都会出现那么多的地痞流氓和流浪乞丐?对前者而言,‘人之初,性本善’真的就是对的吗?如果是对的那么又是什么让他们从善变到恶,如果是错的那么什么才是对的!?对后者而言,‘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对于拥有渊源文化历史悠久常以唐诗宋词闻名于世的泱泱大国,对于这句话真正背后的含义为何没能深深埋在生活在这个国度每一个子民的骨子里面?带着这个问题我回顾了在世间蹉跎的二十四年,在这二十四年间我接触过各方各面形形色色的人,他们之中有富豪和乞丐,有商人和职工,有官员和罪犯,有教师和杀手,等等...随着接触的人越来越多我也慢慢地懂得了:其实每一个问题每一个人心里都会有一种适合自己的答案,就像是在一个大超市里常人见到一个小偷正在偷东西,常人对他的人格第一反应百分之九十九都是‘无道德’,但是从那个小偷的立场上看你们那些遵守法纪购物的人却也是‘无节*’的,哪怕是那些上前制止他的人。人从思想形成的那一刻起到生命结束的那一刻止都是在和思想做着各种各样的反抗和斗争,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人是想把自己的思想观念强行的加载给周围的任何一个人,哪怕两者的思想观念从本质上说就是矛盾冲突的。而在这很大部分人群之中又有很大一部分人是有这种认知的,即:乞丐最缺的是花不完的钱;商人最缺的是安稳的幸福;罪犯最缺的是克己的坚韧;学生最缺的是优异的成绩。茫茫人生路上一位樵夫也这样告诉过我,可当我遇到一位隐者时他却告诉我:其实不然,乞丐最缺的其实不是花不完的钱而是那最为别人忽视的尊重;商人最缺的也不是安稳的幸福而是那得到又怕失去、失去又会拼命得到的钱财;罪犯最缺的不是那份克己的坚韧而是那一份早早就潜伏在内心在犯罪之前就会令其打颤的敬畏感;学生最缺的也不是那份优异的成绩而是那一张无需任何掩饰天真烂漫的笑脸和正确认识自我的能力,因为没有一个普通人过完二十岁人生就会过完......后来按照隐者所说的去做了,但结果却是那样的刻骨,我想这位隐者应该也见过鲁迅吧......“林夕?林夕,你在想什么呢?...”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