跃升之快,当真令人瞠目结舌,也无怪乎戚元靖小心谨慎,时刻思危思退,但凡有了一点小小的成就,都会立刻上书自贬,希望能及时抽身,避开物议。
可惜,真君好容易抓住了一个可靠好用的工具人,又怎么会平白放手?皇帝默然片刻,平平开口:
“火器是该外务处负责,外务处怎么说?”
造火器是穆国公世子的工作,所以世子出列行礼,垂头不言。
皇帝问他:“这几年南南北北修了这么多火器厂,火器到底够不够用?”
这还能说什么?世子老实道:“够用。”
“既然够用,那就不要哭穷。”皇帝道:“九边的事情,你们斟酌着办。”
“遵命。”世子道:“但恕臣愚钝,要请圣上的示下,是否以后火器厂扩建改造,乃至研制新型的武器,都要与九边,与各地的驻军沟通合作?”
此言一出,四面的空气立刻就是一滞,围聚在四面的大臣不敢做声,却都纷纷侧头来看他,只觉惊骇诧异,难以明状——要知道,什么“斟酌着办”、“商量着来”,本就是皇帝一贯下指示的做派,突出一个含糊其辞方便甩锅,从来不会明白解释;而下面的人心领神会,也绝不会没有颜色的逼问这一句。什么都问清楚了,责任岂不就是皇帝的了?
大概是数十年没有见过这样的反问,连真君自己都愣了一愣,随后才照例阴阳怪气:
“你倒是很会问。可惜,如果是其余的内阁学士作答,就不会多问这么一句。”
世子很认真地回话:
“那是当然。内阁大学士都是学富五车的高人,天下的事情没有不明白的。但臣那点可怜的墨水,连‘子曰’、‘诗云’都不认得几个,要是再不多问问,只怕会坏了圣上的方略。”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