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
当然,之所以如此出手阔绰,纯粹是因为《金陵条约》未雨绸缪,早就规定了中方派驻大臣的花销一律由倭人负担,飞玄真君轻松写意,慷他人之慨而已。但无论如何,这封圣旨一经公示,仍旧是激起了一池的狂浪:
八百个人!六品官!一年二百两上下的收入!
——亲爹,你怎么不早说?!
所谓寒窗苦读十余年,千军万马过一线。国家的科举三年一次,每年能取得的进士也不过就那么一二百人;而此一二百人中,除了顶尖的十几个能位列台阁呼风唤雨,剩余的九成九也只不过是在宦海中沉浮挣扎,靠着进士的老本勉强混一个六品七品的知县府丞,将就着跻身士绅阶层而已——就这样一份枯燥无味的日子,也已经是千万读书人梦寐以求,皓首穷经而不可得的璀璨前景了。
但如今,皇帝居然一口气端出了八百个六品的名额遍飨天下——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通天的小道骤然拓宽了十倍不止,往日里郁郁不得出,近乎老死考场的秀才举人,此时终于有了沐浴朝廷恩泽的机会!
真君,有德啊!
京城文华富盛之地,什么消息都不可能隐瞒长久;诏狱里大臣一个接一个的死,外面的士林舆论虽然不敢公然非议,但难免心有戚戚焉,未尝没有恐惧怨恨的意思;但如今旨意横空而出,诸位士人在恭读了皇上圣意之后,那真是顷刻间便回心转意,立刻从细枝末节中领悟到了当今飞玄真君万寿帝君的一片殷殷苦心!
——他们就说嘛,为什泱泱中华大地,总是没有人能欣赏他们这些在野大贤的才华?如今看来,正是奸臣当道蒙蔽圣听,把持科举后堵塞了朝廷用人的渠道!现在圣上奋发振作,一举讨平了阻塞仕途的顽凶,他们这些大贤之士才能展露头角,为至尊所激赏啊。
太伟大了飞玄真君!太可恶了奸臣逆党!原先他们同样被小人蒙蔽,居然还会为奸党喊冤;如今看来,真是早该图一图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