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与阔别许久的亲爹亲娘见面问安,拜访金陵城中居住的通家之好,赠送自己从东瀛带来的伴手礼——由倭寇指骨制成的戒指(真·伴手);以及杀人。
没错,黑船协定后穆氏大开杀戒,思路分为两拨;寻常的无名小卒按图索骥,砍了脑袋直接硝制,与杂物一同运回金陵预备示众;地位尊隆的罪魁祸首待遇则稍稍特殊,被一根绳捆翻押到了船上,打算绑到孝陵之前给高皇帝“用”了,所谓仿效殷商之古礼,以牺牲而上飨先王云云——大臣祭祀皇陵的礼仪,照例要用“太牢”、“少牢”,现杀一头牛一头羊作为祭品;但黄牛辛苦耕耘,克有大功,平白被宰杀烹割,委实是大大的不该;还是恢复古礼,用一用倭人比较好。
这样的上体天心,这样的克己复礼,光大三代之美政,真可谓是妥帖得不能更妥帖的安排,即使金陵守备太监也不能不同意(虽然在听到以倭人上飨高祖的提议之后,守备太监的面色瞬间变得相当诡异),只是在见面时委婉的提出,就算要恢复古礼在祭祀上用了倭人,那有资格被高皇帝用的也必定是倭寇的魁首,十恶不赦的大逆,位高权重的叛贼;你乌泱泱拉几十个俘虏来都给“用”了,那就不是祭祀,而成了血呼啦的屠宰场了——高皇帝陵寝之前,哪里能容得这样无礼的事情!
“可是,先古商王一口气祭祀几十个人也是小事呀。”穆祺指出:“殷商高宗武丁每一次向先祖献祭,都是百人起步的规格。”
守备太监的眼睛鼓了起来。
·
事实证明,先王时的古礼终究是不能恢复了。虽然殷商时用个几百人司空见惯,但时移势易,现在用人的规模稍稍一大,就不是道德体系可以承受的了。更不必说金陵还有夫子庙,汇集了江南几乎一半的文人,事情搞得太大惊动了清流舆论,那事情就会相当之麻烦——别的不说,就是如今仍在养病的穆国公,恐怕也会脱下腰带,抽得世子如陀螺一般的旋转……
世俗偏见重如大山,谁也无力逾越。世子无可如何,只能权做让步,留下俘虏中最为显要的头目作为奉献高皇帝的见面礼,其余人犯则押赴南京刑部,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