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薄,岂能比学者之万一?就是知道的那一点东西,也是全赖人传授所得。臣在淮安认得一位姓吴的士子,博古通今、见识极丰。一切海外的掌故,都是从他口中听闻。”
真君还未说话,沉寂片刻的天书却忽而发出了震响:
【——卧槽,《西游记》!】
第25章 西游
在一声短促的尖叫之后, 天书再不发声,回归了冷漠的寂静。飞玄真君心中狂潮涌动,面上却不动声色, 只是格外详细的盘问了李句容口中的那位“吴姓士子”,仿佛颇感兴趣。
李句容有些出乎意外,但心中也甚是高兴。他与射阳居士吴承恩自幼相知, 情分并不因彼此地位的更替而稍有差异。只是吴承恩功名蹭蹬, 十几年寒窗磨砺,到如今连个举人都没有考上, 他也深以为憾。功名全凭上意, 要是能在皇帝面前露一露脸,不也是很好的事情?
飞玄真君仔细聆听, 反复斟酌,但想来想去,终究没搞明白这吴承恩与天书有什么关系。他只能将《西游记》三个字牢牢记下, 等待后日查验。
天书好容易吐露出一点干货,岂能轻易放手?飞玄真君心潮澎湃,一时连生气都忘了。
·
禁苑的朝会开到中午才散。但这一次偶然召集的廷议, 却激发了难以想象的余波;当日中午, 飞玄真君即令李再芳传旨上下,罢黜柳孟景一切官职功名,追毁出身以来文字, 扔进东厂候审;同时严厉申斥翰林院上下“贪懦误国”、“不学无术”, 命他们闭门读书反省己身,再不得过问政务!
明眼人都知道, 《元史》这样天大的疏漏,绝不是区区一个琉璃蛋所能背负;翰林院诸学士同进同退, 少说也得是个失察不敬的罪名。只不过翰林学士地位太高,全数罢逐震动朝野,皇帝才不能不暂时忍耐一二而已。但圣旨气势汹汹,言下的暗示同样也极为明白了——等到这一届科举选出新人,老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