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政绩获誉天下第一。
建安十二年(207年)三月,曹操上书称赞荀彧的功劳说:“从前袁绍侵略郊畿,大战于官渡。当时我军兵寡粮少,打算退回许县,就写信给荀彧商议,荀彧反对臣的意见,极力申述应当坚守的好处,提出进讨的方略,启发臣的思想,改变了臣错误的打算,才得以打败强敌,覆取其部众。
荀彧洞察胜败关键,这种才能世间少有。袁绍战败后,臣的军粮也用完了,臣以为河北不容易攻取,就打算南讨刘表。荀彧再次阻止臣,又详尽说明得失,臣听从了荀彧的意见,回师北征,得以歼灭恶贼,平定四州。
当初如果臣从官渡退兵,袁绍必定击鼓前进,我军形势就会倾覆,难以取胜。
之后如果南征刘表,忽视兖州、豫州,不光难以得利,还会失去原来的地盘。
荀彧提出这两条计谋,转败为胜,转祸为福,谋殊功异,是臣比不上的。
所以先帝看重指挥调度的人,轻赏临阵作战的人;古人重视运筹帷幄之功,看轻攻城拔寨之勇。之前对荀彧的封赏,难以与他的功勋相比,臣请求重新评议,增添他的食邑。”
荀彧极力推辞。曹操写信给他说:“您所献的策谋,还不只是我所表的这两件事。您一直谦虚,是仰慕鲁连先生吗?通达时务的圣人是不会在意这个的。从前介子推说:‘盗窃别人财物,尚且叫作盗贼。’何况您的智谋能够安定人事,使我获得荣耀的就有一百多件,我仅以这两件事为您增封,您都要推辞,何必如此谦逊呢?”
于是荀彧食邑增加一千户,前后共计二千户。曹操还要表荀彧为三公(当时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荀彧使荀攸推辞十几次才作罢。
同年冬,曹操准备讨伐刘表,问计于荀彧,荀彧说:“今华夏已平,南土知困矣。可显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曹操南征,八月,刘表病死,曹操遂得荆州。
建安十七年(212年),董昭等人提议让曹操进爵国公、加封九锡(九锡是古代帝王对大臣的九种赏赐,有车马、衣服、乐器、武士、弓矢等,这是对大臣的最高礼遇),秘密与荀彧商议此事。
荀彧认为:“曹公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事情因此搁置,曹操“心不能平”。
同年,曹操南征孙权,上表请荀彧到谯郡劳军。
荀彧到达以后,曹操乘机把他留在军中,又上表:“臣闻自古遣将,上面设有监督,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