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的奔驰车已如烟雾般消散,化作一群渡鸦飞向夜空。警察们赶到现场时,只看到安东一个人站在原地,手里握着一枚会发出冷笑声的蛋。这一刻,不仅象征着他个人命运的转折点,也暗示了现代社会中人们内心的迷茫与无助。
第二天,《噩罗海城晚报》登出短讯:“民俗学研究生离奇失踪,现场遗留的鸡蛋经检测含有伏特加和抗抑郁药成分。”这篇简短的消息不仅仅是对事件的报道,更深层次上反映了作者对现代社会问题的关注,特别是年轻人面对生活压力时的心理状态和社会支持系统的缺失。
而在谢尔吉耶夫镇的每个暴风雪之夜,总有路人看见穿破棉袄的老太婆,她的柳条筐里永远还剩最后半筐“要卖给孙子当学费”的无黄鸡蛋。她的身影在雪地里摇曳,成为了现代社会的一个荒诞注脚,警示着人们不要忽视那些被遗忘的社会边缘人群及其所代表的问题。
安东并没有真正消失。他只是被困在了这个永恒的循环中,成为了新的鸡蛋贩子。每个夜晚,当他站在圣三一公交站台时,他都会想起自己第一次遇见瓦莲京娜奶奶的情景。那时的他,还是一个充满好奇心的年轻人,对斯拉夫民间传说充满了热情。而现在,他明白了,那些传说不仅仅是故事,它们是真实存在的。他成为了其中的一部分,一个无法逃脱的故事角色。
“买鸡蛋吗?”安东用一种机械的声音问道。他的问话如同夜风中的低语,带着深深的疲惫与无奈。路人匆匆而过,没有人注意到他。只有那些渡鸦,在枯树上发出砂纸摩擦般的笑声,像是嘲笑他的愚蠢。
安东的故事在噩罗海城的地下酒吧里被传颂,仿佛是冬日里的一杯热酒,温暖而又令人心寒。人们在酒酣耳热之际,总会提起那个倒霉的研究生,以及他那永远卖不完的鸡蛋,它们像是命运的枷锁,将每一个试图挣脱的人重新拉回深渊。
“安东·伊万诺维奇·彼得罗夫,”一个酒保擦拭着杯子,眼神中透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同情,“他是个聪明人,但他还是没能逃过老太婆的诅咒。”他的声音低沉而沙哑,似乎每说一个字都带着对这个世界的深深失望和无奈。
“是啊,”另一个顾客附和道,他的脸庞因酒精的作用而微微泛红,“在这个小镇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诅咒。”他的话语如同一记重锤,敲打着在场每一个人的心灵深处,揭示了生活中那些无法言说的苦楚与悲哀。
酒吧的角落里,一个穿着破旧棉袄的老头低声说道:“安东只是第一个,但绝不是最后一个。”他的话音刚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