哑,“王爷又想送孩子去永寿殿?”
\n
赵礼哑然。
\n
徐瑛便知道自己猜对了。
\n
赵礼望着爱妻的冷淡神情,心头的不满越发的加剧,她割舍不下孩子,难不成他能割舍下母亲吗?
\n
坤和十五年深秋,徐瑛第三次生产。
\n
月子里,她裹着狐裘在暖阁看书。
\n
三个女儿都在她榻上睡着。
\n
侍女进殿禀报:“主子,太后送来侧妃人选。”
\n
徐瑛放下手中书卷,暖阁中暖意融融,她心里头泛着丝丝冷意。
\n
什么青梅竹马,一生一世一双人,都是假的,假的!
\n
“瑛儿,”恒王匆匆赶来,“母后也是为了延续香火......”
\n
“香火?”徐瑛冷笑,她抱着尚在襁褓中的小女儿起身,“要我与他人共侍一夫?做梦!”
\n
赵礼伸手欲拦,“本王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王爷,纳一个侧妃传承子嗣而已,你又何必生这么大的气?”
\n
徐瑛没有在应他一句,带着三个女儿对贴身侍女说道:“备马车,回徐府。”
\n
回到徐府后,她将小女儿取名徐姄,上了徐家的宗牒。
\n
不等到出了月子,徐瑛便抱着孩子跑到皇上跟前,要同恒王和离。
\n
恒王与徐瑛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他心中对徐瑛的情谊绝非虚假,可母后的命令他也不愿违背。
\n
徐瑛心意已决,无论恒王怎么劝说,都不为所动。
\n
此时的大周律法,早已在坤和六年又进行了更改。
\n
律法明确规定,不许男子三妻四妾,只允许一夫一妻。
\n
倘若男子想要纳妾,原配妻子有权申请和离,而夫家不得阻拦。
\n
赵祈自是同意了徐瑛的请求。
\n
到了坤和十六年,侧王妃不负太后所望,顺利诞下一名男婴。
\n
太后满心欢喜,亲自赐名赵天祚。
\n
这名字寓意深远,“天祚”二字,似乎蕴含着继承王位之意。
\n
臣子们见皇帝对此并没有反对,心中不禁又开始暗自揣测,难不成皇上是在等这男婴继位?
\n
坤和十七年,塞外的秋风裹挟着肃杀之气,西夏的铁骑再度肆意践踏大周边境。
\n
赵祈本意想让韩木兰带兵前去平叛此事。
\n
赵礼却主动请缨,请求奔赴前线。
\n
思索再三,最终赵祈点了头,应允了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