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甚至,这个人嘲讽那些“枉死”之事,讥讽这个“轮回”本身的荒谬。
\n
因此,这些话绝不是大井贤人,甚至也绝不是秋元和太,那个考古学家的发明。
\n
阿笠博士不认为他们能突兀地发掘出这些真相,并对此进行“总结”。
\n
他们没有理由知道是一个侦探、一个孩子导致了这一切,更没有理由知道【循环】的存在。
\n
而真正写下这几句诗的人,他不仅知道【江户川柯南】的存在——他还知道柯南在这场循环中的位置。
\n
更准确地说,他知道这个宇宙的“循环结构”本身,甚至能一定程度利用它。
\n
而且,从大井贤人的表现来看,这个人完全有理由做出这样的评判。
\n
阿笠博士的视线,此刻便冰冷地凝固在那些画面和记录上。
\n
大井贤人这些天里的一举一动,被形象化地投影成蔓延的时间线,以一种古怪的结构,铺满了阿笠博士的视野。
\n
那四句话,便浮在每一个画面的最醒目的地方。
\n
阿笠博士就盯着那句“轮回之里”。
\n
在某一个瞬间,他忽然觉得——
\n
那句古文里的“轮回之里”的“里”,也许并非与“枉死之表”对应的“表里”,而很可能是“道理”的“理”。
\n
不论是谁写下来这些句子,“他”是如何知晓关于这个宇宙的真相的?
\n
以及,“他”是如何学会,或者做到“跳跃”时间线的,甚至,将这样的技巧教给了大井贤人?
\n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5页